坪山区水务局 打造全国流域治理的“坪山模式”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20-01-16 11:32
分享:

白鹭在坪山河嬉戏。

如今,坪山河已成为坪山人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河滩干净、群鹭栖息、清风碧水,坪山河两岸的草丛一片葱绿,一只白鹭俏丽的身影从草丛中掠出,轻点水面,荡起阵阵涟漪。这是12月16日笔者踏访坪山河时,看到的一幅生动景象。

目前,坪山河已从昔日的又黑又臭,到重现“水清、岸绿、景美”,如今已成为坪山人休闲散心的好去处,它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坪山城市生态文明理念的变迁,更体现了坪山区社会治理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升。

在以坪山河治理为典范的水污染治理行动中,坪山区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探索新的治河理念,优化工程管理体系,走出了一条高位推动、全民参与、智慧治水、水城相融的水治理新路子,形成了全国流域治理的“坪山模式、深圳标准”。

高位推动 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全覆盖

坪山河,是坪山人民的母亲河,它的美丽,让城市愈加灵动和妖娆;它的滋养也让城市更富生机和活力。也正因此,坪山河浸入了城市的血脉之中,也融入了城市文明的深处,成为历史与时代变迁的深刻烙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作为深圳重要工业区的坪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坪山河也遭到了过度污染,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水质最差的时候,河水像修车换出来的黑色机油,水呈胶质状,又臭又脏,淤泥很深。”当时不少老坪山人感慨道。

“守护坪山河,就是守护坪山的未来!”面对坪山河日益突出的问题,从2016年开始,坪山区便以硬作风硬举措全力攻坚治水提质硬任务,以不留退路的决心、日夜兼程的干劲,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此,坪山区成立河长制办公室,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并持续全面深入推行河湖长制,依托河湖长制等上层制度,运用强有力的高位统筹机制,推进全区“区—街道—社区”三级纵向、“河长办—成员单位”两元横向联动。

目前,坪山区有7名区级河长,35名街道级河长,22名社区级河长,且所有河长均由相应的区、街道、社区党政领导担任,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全覆盖。

在这一过程中,坪山区各级河长始终绷着“守水有责,守水尽责,守水负责”的那根弦。坪山区委书记、区总河长、坪山河河长陶永欣多次到现场调研,召开治水专题会议20余次,现场调研38次,解决难、堵、痛问题300余项。坪山区区长、区副总河长,龙岗河、赤坳河河长李勇坚持现场调研督办治水工作,中秋、国庆假期坚持巡河不间断。

全民参与▶▶形成党政民共同治水良好体系

水污染治理不仅仅局限在政府单一治理方面,更需要全民参与合力破题。在治水提质过程中,坪山涌现出“河小二”护河等特色,形成党政民共建创新生态体系美丽坪山的良好氛围,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共建家园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坪山于全市率先组建坪山区“河小二”护河义工队,开展坪山河护河常态化志愿服务行动,坚持每天巡河,发现河流污染情况及时上报区河长办处理,汇聚全民治水合力。

“广大义工要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以公益环保行动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形成党政民共建创新生态体系美丽坪山的良好氛围,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日前,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区长李勇率队调研坪山区治水提质工作时如此寄语志愿服务队。

截至目前,坪山“河小二”累计参与护河志愿服务2.7万人次,护河志愿服务时长达4.2万小时,提供各类河流信息800余条。

智慧管养 打造全流域精准治理体系

获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获得深圳市2018年度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上洋省考断面氨氮指标达到Ⅲ类标准,总磷指标优于Ⅳ类,超预期完成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任务……

作为全国首个以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为目标的全流域、大体量水生态治理工程,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历经3年锲而不舍的攻坚克难,坪山河水质已得到显著改善。

“我们针对河流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流域治水模式,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促进生态各要素和谐共生。”坪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坪山区按照“治污、防洪、生态修复+田园都市建设”3+1治水思路,;以及“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的治水方针统领全局。

在这一过程中,坪山区运用“互联网+”思路,构建了坪山河流域智慧管理与服务平台,并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对河流的综合整治进行监控。

比如,采用“智慧管理”,实行现代化监控与管理,建设现代化大数据、立体监控与智能应用的平台体系,将坪山河打造为防洪安全、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全民共享的生态治河典范。

实施智慧管控,打造覆盖全流域的精准治理体系。在坪山河沿河排放口和调蓄池入水口设置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及水质闸门,对水量和水质(SS指标)变化实施监测,并通过中控平台远程自动化控制,在河道治理中实现精准截污。

同时,结合坪山河流域的特点,坪山区在坪山河各重点支流、重点断面、河流汇聚口等散布设置58个监测点,对水质进行动态监测,科学分析各河各段水质异常情况,逐步实现流域智慧水务管理,有效提高河道治理成效。

“目前,坪山已完成99条小微黑臭水体整治;11个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水质保持稳定;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主体工程已完工。”坪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水污染工作不仅体现在智慧治理上,还要重点抓好科技巡河护河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巡河方法。

近年来,坪山区引入无人机巡查辖区内河流周边,重点针对水体异常、杂物漂浮、污水直排、侵占河道及非法养殖等问题开展巡查,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结合,全方位开展“空中”监管。

马峦街道率先在全区实行首个“水陆空”联合河道环境监测体系,在辖区6条河道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河水荧光法溶氧、电导率、PH值、浊度、温度等五项重要水质指标进行实时分析。

“通过云服务器24小时不间断向电脑端、手机端监控系统上传实时数据或发出报警提示,做到‘科技+巡查员’打出配合战,实现巡查整治的全覆盖、零盲区,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坪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水城相融 提升一河两岸城市景观

河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着,晌午的骄阳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每当微风拂过清澈的河面时,总会给人带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坪山河在慢慢变好,水质清澈许多,鹭鸟翱翔,就连河道周边的景观也在整治提升中,等到修好了,来这里散步的人会比现在多很多。”现在只要提到坪山河,周边居民纷纷点头称赞。

坪山河穿城而过,如何在治水提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坪山河的滨水景观优势,使坪山河成为坪山区一张最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给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健身赏景的绝佳去处?

“接下来,我们将依托坪山河流域优良的自然本底特征,充分利用坪山河的滨水景观优势,进一步提升一河两岸的城市景观。”坪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发展的城市·流动的公园”为理念,重点推进坪山河两岸高标准城市设计,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友好、文化底蕴浓厚的坪山河风情带。

坪山河上游将与坪山大道的景观设计充分衔接,给市民预留充裕的活动空间,提升片区的景观效果;

河流中游将拓宽左岸河道,并考虑同步拆迁,结合城市更新,同步改造,形成“六岸环坪”的坪山城市新名片,构建一个具备公共水景与娱乐功能的水陆交汇处,具备清新的公共水景与丰富的娱乐功能;

河流下游河道则依托植草护坡,在河道两侧沿岸修葺巡河人行道,并设置下河台阶和下河车道,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观景平台与亲水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理的同时,坪山还坚持保护和延续坪山河的自然肌理和历史文脉,如古树名木保护、老河道两岸原生大树的保护、中下游河心洲的保护、沿河客家传统民居的保护(如碧岭湿地中的茜坑老屋、李氏宗祠、国兴寺等历史文化节点)、种植乡土植物、生态修复、景观节点营造等。

如今在坪山,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幅山水相依、河城共生的自然画卷正徐徐展开,坪山河重现“水清、岸绿、景美”,也形成目前的和谐景象:坪山人能够在绿树青草、清水碧波、鸟语花香的城市里实现诗意栖居,坪山河变得可亲可近,城市也因此温情脉脉起来。(撰文:黄诗妤)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