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文化中心(效果图)
真抓实干确保实现未来五年目标
“实现奋斗目标,唯靠真抓实干。”吕玉印在报告中强调,未来五年,我们要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勇当改革弄潮儿、创新引领者、质量新标杆”的要求,明确重点任务,全面开启坪山跨越发展新征程,努力实现新常态下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提升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国际一流高科技园区,着力集聚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提升科技、产业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到2021年,力争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人以上,“孔雀计划”人才或团队30个以上,引进和培养技能型人才2万人以上。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基地和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三块金字招牌,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到2021年,力争培育引进年产值超500亿的领军企业3家以上。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企业总部聚集,提升高端商务配套功能,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培育和推动一批区内企业上市。到2021年,全区上市公司总部超过50家,成为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
完善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重点规划建设“聚龙科技创新城、坪山中心城、碧湖文化健康城和慢生活生态休闲区”四大功能分区,以及“现代都市发展带、坪山河风情带和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带”三大走廊。强力推进坪山中心区开发建设、提升坑梓中心片区的功能品质,基本建成便捷通达的立体交通网,提升城区发展空间承载力。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深化改革,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突出矛盾深化改革,瞄准城市管理治理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围绕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深化改革,构筑合作共赢体系扩大开放。
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力争2021年所有河流基本消除黑臭,坪山河水质考核达标。加强城区生态建设,打造滨水慢行系统,促进山、水、园、城有机融合,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推进“一山一河、一湿地一村落”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释放高压走廊生态开发空间,做活马峦山文章,打造“春桃夏瀑、秋桔冬梅”的四季多彩坪山。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全力保障基本民生供给,到2021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万个以上,千人学位数达到130个,千人病床数达5张以上。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建成国际化学校1-3所。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成综合性三甲医院1-2家,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文化兴区。深入实施现代市民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文明水平。尽快建成和高水平运营坪山文化中心,积极引进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打造重要文化艺术地标。加强对大万世居、庚子首义旧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打造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区。。
全面加强城区管理和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党政领导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层层压实,形成“责任共同体”。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深化城区“智慧”治理。
加快推进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区政协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努力建设“诚信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