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BT”大道见证生物医药产业“核聚变”
来源:南方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0-05-21 09:37
分享:

从坪山大道一路向东,途经锦绣东路至锦绣东路,在3.6公里长的道路两侧,密集地分布着117家生物医药公司、11家上市公司,这条坪山“BT”企业汇集的大道已经成为深圳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核中之核”,也见证着生物医药产业的“核聚变”。

在今年发布的《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三份配套文件中,提出建设深圳生物医药“一核多中心”新格局,其中这个“核”,就是以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建设。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自2017年行政区成立以来,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强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坪山区生物医药企业已达到494家,拥有10多家科研院所及产业服务平台、近10家生物创业服务机构,企业数量以每年40%、产值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每年落户100多个海外团队或项目。而这批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这条“BT”大道上。

1.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战疫期间,深圳市科创委发布的《深圳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名单》中,坪山区共有25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全市89家企业的30%。这25家坪山企业覆盖了疫苗、试剂、医疗器械及公共卫生防疫物资等多方面。

新产业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新型冠状病毒发光检测试剂获得欧盟准入,并紧急发出2万人份的检测试剂;截至5月12日,辖区内6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生产企业进入商务部出口白名单。

坪山生物医药企业以“集团军”作战的模式全面投入到战疫的各个战场。这批企业大多数都集中在这条“BT”大道上,目前这条“BT”大道上的生物医药企业都处在高速成长的发展阶段。

目前,坪山区已经形成了生物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大细分领域为核心的生物产业集群,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呈现出制药龙头企业集聚、医疗器械产品覆盖面广、体外诊断快速发展的趋势。

坪山还积极推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先后引进蒙纳士科技转化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等重大创新平台。

坪山区深刻把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重大战略机遇,以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建设为契机,以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平台,将坪山打造成为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主园区。

全力推进生物医药前沿性、先导性、关键性科技和产业重大要素精准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坪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试验区,将坪山建设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

“要充分结合坪山现有的产业集聚基础、生态资源条件和低成本创新创业优势,充分对接整合港澳创新资源,将坪山打造成为生物药物科研成果转化高地、高端医疗资源集聚基地。”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在谈到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表示,同时,坪山还将用足用好中央支持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重大契机,力争在国际新药和医疗器械使用、境外医师执业许可等方面先行先试,使坪山成为深圳“病有良医”的最好载体。

2.上市生物医药企业的汇集地

5月12日,位于坪山区的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新产业”,股票代码“300832”。新产业也是在坪山区本土全程培养上市的首家生物医药企业。新产业公司就是在这条“BT”大道上成长起来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在这条“BT”大道上汇集了一批生物医药的上市企业的总部和分支机构。比如2019年8月12日,锦绣东路上的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敲响了开市锣。

有世界500强企业赛诺菲巴斯德的生产基地,还有信立泰、瀚宇药业、理邦仪器、爱立康、邦健医疗、大佛药业、生物源、深图医学等一批生物医药上市企业。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坪山区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几乎都是围绕着这条“BT”大道进行分布。

2020年4月10日,中集集团与坪山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坪山区将与中集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和产业投资基金,构建“基金+园区+项目”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和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

坪山区为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设立了红土基金、新兴产业基金、仙瞳医疗基金、合创智能基金、英智科技基金、澳银天使基金、远致富海二期、中航集成电路基金共8只子基金,总规模近50亿元,未来还将成立4只产业项目基金,形成了从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市场拓展—上市融资的全产业链扶持体系。

不仅是汇集了一批生物医药的上市公司,在坪山“BT”大道上,还有大批中小创的生物医药企业正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位于锦绣东路尽头的22万平方米的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一期,就是中小创生物企业汇集的重要核心园区。据该园区运营管理方——深福保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这里已经入驻了84家各种类型的生物医药企业,覆盖了医药研发、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等各个细分市场。深圳市创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2017年6月入驻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的中小企业,在入园的短短2年时间已研制出全国唯一“POCT便携式快速”白细胞分析仪,拥有快速检测患者血液标本白细胞分类与淋巴细胞数量的优点,在新冠疑似病例初筛和重症分型上的作用显著,特别适合基层社区医院医疗检测。

在疫情暴发后,基层社区医院组织发烧疑似病人立刻做“快速白细胞分析+体温检测”,1分钟现场出结果对病人进行登记、筛选、分类、隔离,有需要的再送往大医院进一步检测。疫情在全球暴发后,创怀医疗已收到各国的大量求购订单。“POCT便携式快速白细胞分析仪”符合欧盟医疗器械相关指令的要求,通过欧盟CE认证,获得了欧盟准入资格。

目前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二期正在加快建设,总计可提供超过7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空间。待全部开发后,预计可容纳超过1000家生命健康企业。同时,也为高端研究机构、创新服务平台、产业转化基地等各类重大项目的落地,提供了充足的专属产业空间保障。

3.生物医药产业园

不断升级

我国生物医药基地发展的历程,经过了大企业聚集的1.0版和以中小微创新聚集的2.0版,现在坪山正在全力打造的是3.0版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其关键词是“全链条”“国际规则”。

坪山区目前正探索打造与国际规则衔接的ICH产业聚集园区,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金融支持”的创新产业链条,打造ICH条件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药物研发生产的生态圈。

同时,坪山正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底层运营机构,构建ICH标准化运营体系,在招商引资、产品研发、代工生产、技能培训、投融资、专利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全过程服务。

坪山区面向国际建立公共卫生关键性药物和器械研发生产体系,将依托赛诺菲巴斯德、翰宇药业、国药致君、万乐药业、海滨制药等疫苗和药物研发生产企业,采取联合攻关、海外成果转化等方式,加大对公共卫生关键性、紧缺型药物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关键性、紧缺型药物布局生产。支持新产业、理邦、康杰尔、亿立方、尚维高科等企业加快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开发力度。

与此同时,坪山区正全力争取深圳市以及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并协调在坪山建立一批国际化的安评中心、药评中心、药理中心、临床试验中心和动物实验中心;建立广东省区域伦理委员会,探索一站审批各级通用的伦理审批制度;向国家申请中国CDE(药品评审中心)、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办公室等在坪山设立分支机构,推动生物医药领域重要的行业协会和有影响力的会议在坪山区落户。

不难看出,此前坪山的区域协作,注重的是通过现有优势引进创新资源,而在未来,坪山谋划的无论是ICH产业园、还是申请中国CDE(药品评审中心)、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护办公室等在坪山设立分支机构等,则是通过平台的建设、体系的建设、制度的设计来吸引更多创新资源的进入。(记者 徐剑

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