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保送"瘦身"大势所趋?一时间表助你看懂招考改革!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7-01-22 07:38
坪山新闻网
分享:

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对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其中,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受到公众关注。

据“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因少数保送生推选中软指标引发的暗箱操作、腐败等问题影响了高考的公平性,多地早已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且在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上一再收紧。

保送“瘦身”地方已先行先试

教育部近日再次对保送等照顾性政策作出调整,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

这是教育部继2016年做出减少省级优秀学生加分政策调整后,对保送政策又一次大“瘦身”。除省级优秀学生外,对于其他特殊学生保送,今年还进一步明确,公安英烈子女按有关规定只能保送至公安类院校,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据了解,有关缩减针对特殊学生的高考照顾性政策,广东、安徽、江苏等地已先行先试。

  “省优”保送指标太“软”

 

易发“萝卜评优”

保送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对高考统考的补充,是给特殊人才的一个通道。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自由裁量权大,存在暗箱操作,保送生造假、钻空子的案例时有发生,保送生政策执行不甚规范。其中,省级优秀学生推选过程不公开、结果不服众更是广受诟病。

按照流程,省级优秀学生由学校推举产生,然后上报到市、省。但各校的评选标准千差万别,从全国部分学校公示的评选标准来看,仅是对学习成绩的单项要求就五花八门。有的要求有学科成绩的省级奖项,有的仅要求综合成绩排名为上一学年的班级前十名即可,这就给“萝卜评优”留了空间。除了学习成绩外,对“德”的评价标准,如“遵守纪律,积极参加活动,有突出表现优先考虑”等也十分模糊。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