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为创新驱动主力军
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位于坪山的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当前已吸引了50多家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入驻,总投资逾100亿元,形成了疫苗、医疗器械和生物制药的集聚地。
在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路径中,2015年,坪山新区瞄准了国家级产业基地这块“靶心”。
在坪山,如今已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基地、广东深圳出口加工区等以自主创新为主的重量级产业基地,他们将成为坪山创新驱动的主动力。
根据坪山新区经济服务局提供的数据,当前坪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有年产60万辆小汽车整车(其中新能源汽车4000辆)、6亿瓦时动力电池、45万台发动机、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基地被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基地,也是深圳市首批外贸转型示范基地。
今年初,坪山中心区和碧岭高新园区等43.86平方公里范围,成功纳入了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连同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坪山已形成了“一极两轴三城四区五基地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企业成为创新发展的主体。
坪山新区经济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坪山新区在科技创新上实现一年一个大跨越。统计数据显示,坪山新区2014年专利申请量2599件、授权量1792件,PCT专利申请总量141件,年度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长26.97%,增速高于全市近25%,专利申请增速从以往的全市排名靠后,一举跃升为2014年全市第三的水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较2009年增长近5倍,达到8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512.9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在成绩背后,坪山企业的科研资金占有的比值也在提升。据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坪山新区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15.21亿元,其中企业资金占R&D资金总量的93.3%,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与此同时,企业关键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沃特玛动力电池组项目,被工信部、财政部和科技部等三部委列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项目”,获得1.5亿元资助;巴斯巴“新能源汽车高压大电流连接系统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专项项目”;震雄、雷柏、比亚迪等项目,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资助;比亚迪全球最大用户侧铁电池储能电站和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先后落成;德塔电动汽车公司组建了全球第一条防爆汽车生产线,率先推出全球首款纯电动防爆车。沃尔核材、超频三科技荣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开发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