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者的文化追求
来源:深圳商报 坪山新区新闻周报
发布日期:2011-10-20 18:43
分享: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今年6月份,一本名为《蒸水点击》的新闻作品集正式出版了。而让人注意的是,这本新闻出版集的作者不是一名专业记者,而是一名在坪山碧岭创业的退伍军人。汤学汉,带着对生活的憧憬来到深圳,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扎根在坪山碧岭创业。生活的稳定和事业的发展却不能磨灭他对生活特有的追求,“我的夙愿就是能把我的新闻作品汇集成书,如今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农家子弟的文化梦

初见汤学汉,感觉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其实我的工厂其实很小,就是个很普通的小加工企业”,汤学汉的话语里还是能透出一股军人的直爽劲。今年49岁的汤学汉1980年入伍,退伍回乡后被安排到一家肉食水产公司工作。而后他经历了下岗、又当选过村支书。2004年汤学汉南下打工,后来在坪山开创了这家“喜三洋”公司。

“经过了许多挫折,我对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非常珍惜”,说起自己的企业,汤学汉倒是说得不多。他和别人合股建立“喜三洋”公司主要是模具制作、锌铝合金产品开发以及各类家私五金配件,厂里也就30多名员工。“我不是一个大老板,自己也没有读过很多书,能通过努力在坪山扎下根,有了自己的企业,说实话我已经很满足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回想起自己的少年生活,汤学汉唏嘘不已。“我8岁就没了父亲,全靠母亲卖菜供我读书,小时候经常交不起学费,领不到课本,甚至我还哀求过同学借书给我看。”

“也是因为经过了许多挫折,让我很清楚自己在生活中到底需要什么”,由于家庭的贫困,汤学汉并没有读很多书,但是汤学汉却非常渴望文化。“我特别喜欢文字,特别是对新闻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汤学汉在参军以后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当年的他凭着一份执着,在烈日下、在田野间、在工厂里,到处寻求着写作的方向。

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没有一个平台,汤学汉投出的稿件也曾一次次石沉大海。但是倔强的汤学汉不服输,自己找书学习,终于,汤学汉的付出有了回报。慢慢地,他的稿子开始被媒体采用,而且越来越多。

汤学汉自己统计了一下,从第一篇稿子开始,他已经先后在全国各级报纸、电台发表新闻和文艺作品1000余篇。

鼓励员工多读书

今年6月,《汤学汉新闻作品集——“蒸水点击”》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本书凝聚了多年来汤学汉作为通讯员在各家媒体上发表的作品。“写多了,便有了集结成书的念头,这是我的夙愿。”汤学汉一直遗憾无缘高等学府,但用他的话来说,他对于文化的追求始终不曾放弃。

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新闻作品集的出版,让汤学汉异常兴奋。而正是这一份对文化的追求,让汤学汉更加希望身边的人能够读书,不要留下遗憾。在他企业的员工都知道,只要有学习的意愿,汤老板都会创造条件去支持。公司压铸部主管徐北春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徐北春平时特别好学,考大学是他的梦想。汤学汉知道了徐北春的这个梦想,非常支持,创造条件让小徐自学。经过努力,小徐参加江西南昌大学成人高考,取得大学文凭。

“也许他们不会一辈子都在我的公司工作,但是我希望他们即使有一天走出去,也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是汤学汉的想法。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显现出对自我提升的渴望——会计李会亮想晋升会计职称,汤学汉就安排她少加班,支持她学习;女员工龙健、梁小华积极上进,公司便鼓励她们学习会计知识,并安排她们在办公室和较轻松的工作岗位工作,使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现在龙健、梁小华都正在积极备考会计专业……

汤学汉还捐助了三名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费问题。

无私奉献帮助别人

汤学汉是坪山“两新”组织的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应该为社会尽一份责任。”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地震,汤学汉就发动了公司员工为灾区两次捐款;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汤学汉也发动员工捐款。在这两次捐款中,汤学汉都是第一个带头捐的,“尽管钱不多,也是我们的一份心意。”

曾经有过下岗经历的汤学汉,非常了解下岗工人的生活状态。在他的公司里,已经安排了四名下岗工人就业。彭建国、彭小连夫妻俩于2007年双双下岗,家中完全失去了生活来源。2008年公司,汤学汉安排俩人在公司工作。现在夫妻两人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本报记者 潘 咏

编辑:史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