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深卫信)采血完成后,血液样本坐上“高铁”——气动传输管道系统,“穿越”楼层、楼栋到检验中心;在检验中心,从分拣、核收、录入、离心、检测、审核、报告,全部由AI技术自动完成,实现检验全流程闭环管理。近年来,北大深圳医院全面探索利用AI为检验加速,在工作量翻了一倍、人手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全程检验报告平均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北大深圳医院检验中心主任纪玲介绍,检验科是医院里为临床服务的最大平台科室。在北大深圳医院,检验科拥有逾百名检验及辅助人员,每天经手的检验样本数超过1万份。“智慧化改造的第一步从样本入手。”纪玲说,首先,利用气动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打造一条随采随传的样本物流路线,这样既能减少样本等待时间,也能减少人员投入,更重要的是降低生物安全风险。样本进入气动传输管道,从门诊3楼飞驰到外科楼2楼检验中心,全程约300米,只需30秒,真正“转瞬即达”。
在检验中心,到处可见数据大屏,样本量、检验量、周转时间等各项质量指标均实时变化、清晰可见。数据大屏背后,正是检验中心的“智慧大脑”——智能化运营管理平台,该平台将各个数据孤岛联通起来,一键生成实验室“全景图”。“‘智慧大脑’不仅能帮助了解检验中心的运作情况,更能起到质量控制和自动审核的作用。”纪玲说,目前,60%的检验报告都可由“智慧大脑”智能审核,并及时发送给医生与患者,让检验人员能集中精力,重点审核被“智慧大脑”拦截下来的疑难结果。
此外,在微生物检验上,检验中心不仅引入智能微生物分级报告系统,可自动报告阳性病例,还增加“小夜班”(17点至23点)与“大夜班”(23点至8点)人员,做到系统随时报告,随时处置。“这一举措大幅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诊疗方案的调整时间,也最大限度加速了他们的康复周期。”纪玲说。
据介绍,检验中心通过全面优化流程和精益管理,让感染标志物报告时间的中位值从444分钟降低至145分钟,降幅67.34%;肿瘤标志物报告时间的中位值从184分钟减少至92分钟,降低了50%,使大部分患者半天就能完成整个就医流程。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