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古榕树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魏羽辰) “古树是城市的根脉,每一株都值得被敬畏。”坪山区林长办工作人员谈知志说。近日,以国务院令形式签发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3月15日正式实施,这一制度填补了我国古树名木保护领域法规空白。在坪山,一座与革命烈士纪念碑紧紧相依的古树公园,焕发出新的活力。坪山的古树保护,早已超越简单的养护,而是以科技赋能、制度创新和全民共治织就一张立体守护网。
130余岁的古榕树“搬家”
蜿蜒步道穿行于苍翠林木间,古榕树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在坪山古树公园内,一株130余岁的古榕树舒展着枝干,这棵古榕原生于六联村,因坪山大道建设面临迁移。坪山区以“古树优先”为原则,组织专家团队制定科学移植方案,通过根系保护、营养液滴灌和树冠修剪等技术,耗时数月完成搬迁,并对其开展复壮工程。
“复壮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对历史的尊重。我们通过修建围栏、加设支撑、树身修补、气根牵引,让这棵古榕重获健康。”谈知志表示。如今,这株古树不仅是园中的绿色地标,更成为坪山生态保护理念的象征。城市的建设从未以牺牲自然遗产为代价,而是让古树与现代化发展共生共荣。
156株古树的精心守护
近年来,坪山区计划通过活化利用古树资源,推动一批坪山特色古树公园建设,全区规划15座古树公园/古树园。去年以来,坪山区累计派出89车次巡查队伍,组织273人次技术专家开展古树“体检”,完成全区156株在册古树的病虫害防治、枯枝修剪及树池清理,养护覆盖率100%。古树守护行动更是延伸至城市每个角落。坪山区林长办通过举办古树名木保护主题宣传、进校园开展古树保护讲座、开展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向市民普及古树的生态价值和文化意义,让古树从“档案里的数字”变成“人人珍视的邻居”。
翻开收录着156株在册古树名木的《坪山古树录》,仿佛打开一部生态史诗。在这片土地上,150余岁的秋枫曾因虫害濒危,经“树木CT”精准诊断后重焕生机;地铁16号线为128岁的古榕“让路”,划出一座弧形“绿岛”,成为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典范;长守戏剧谷4株百年龙眼树原址保护,与古村落相辅相成;沙湖社区2株百年榕树原地保留,化身保利大榕树广场的“绿色拼图”,树影婆娑间流淌着居民的乡愁记忆。
从一株古榕的迁徙到156株古树的精心守护,坪山区让每一株古树都有专属的“电子户口”,记录着树种、树龄、生长状态与保护故事,未来将继续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新办法,利用现有资源,开阔思维,不断优化古树保护措施,让每一株古树“老有所养”,让每一寸土地“绿有生命”。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