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星期四
“绿色长者”老有所养,坪山百年古树焕发第二春
来源:深圳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3-18 18:40
坪山新闻网
分享: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27日讯(记者 王奕婷 邱嘉熙)《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3月15日正式实施,这是填补我国古树名木保护领域法规空白的重要制度。坪山区坚持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创新探索古树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深度融合路径,通过建设坪山特色古树公园,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落地打造鲜活样本,为超大型城市古树名木科学保护输出“坪山经验”。

自古以来,树木被视为自然界的长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如今,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正式实施,这一古老而珍贵的资源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法律保障。坪山区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积极探索,坚持将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通过建设坪山特色古树公园,不仅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更为超大型城市的古树名木科学保护贡献了宝贵的“坪山经验”。

绿色长者“老有所养”

在深圳地铁14号线与16号线建设的关键施工位置,一株见证坪山发展的130余岁古榕树迎来了生命中的特殊节点。这位置身处坪山围的“绿色长者”虽因重大工程面临迁移,却在坪山区“古树优先”理念的守护下,开启了“老有所养”的新篇章。

坪山区组织专家团队制定科学移植方案,通过根系保护、营养液滴灌和树冠修剪等技术,历时数月完成这场生态迁徙。如今这位“百卅高龄”的绿色长者已在新家园安定下来,既彰显着城市建设对历史的温情守护,更诠释着“让古树老有所养”的生态人文理念——每一圈城市年轮,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当初要移走这株古树的时候,我们原居民都很舍不得。”坪山区居民毛女士表示,政府为了让原居民能留下古树所寄托的回忆,留住人与树、树与城的情缘,把这株古榕迁移到古树公园,“我觉得很好,有人保护它,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又可以过来看看。”

坪山古树公园位于坪山区坪山大道与建设路交会处,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通过古树保护设施建设和配套功能性设施建设,包括设立古树公园铭牌、更新导览图、古树边缘环境提升、古树复壮、增设古树围栏、古树位置指示牌、新增古树科普宣教设施、古树保护普法宣传栏等,打造古树文化展示场所,整体通过轴线空间串联各功能区。

如今,这株古树不仅是园中的绿色地标,更成为坪山生态保护理念的象征——城市的建设从未以牺牲自然遗产为代价,而是让古树与现代化发展共生共荣。

百年古树“坪”实力出道  

春赏新绿,古樟树新叶如碧玉,缀满枝头;夏享浓荫,古榕树绿荫如盖,蝉鸣声声入耳;秋收硕果,古龙眼树果实低垂,孩童嬉戏其间;冬品风骨,古木苍劲的轮廓与纪念碑肃穆相映,更显岁月厚重。花草与原生植被交错生长,鸟鸣与风声合奏自然乐章,这样的绿色版图还在不断延展。

站在古树公园的古榕树下向坪山大道望去,可以看见路间有座绿色岛屿。“现在坪山发展得好快!”毛女士感叹道。古树的年轮更是坪山发展的见证,在新时代里同呼吸、共成长。“为了让古树留在原来的地方,宁愿改道都要把古树留下来”,坪山大道改造为120余岁的古榕“让路”,“路为绿让道”是坪山在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中做出的选择,“车流绕树”成为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典范。

据统计,坪山区目前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有156株,它们被详尽记录于《坪山古树录》中,每一株都有专属的“电子户口”,记录着树种、树龄、生长状态与保护故事,每株古树都是跃动的生态史诗。

150余岁的秋枫曾因虫害濒危,经“树木CT”精准诊断后重焕生机;长守戏剧谷4株百年龙眼树原址保护,与古村落相辅相成;沙湖社区两株百年榕树原地保留,化身保利大榕树广场的“绿色拼图”,树影婆娑间流淌着居民的乡愁记忆。

据悉,去年以来,坪山区累计派出89车次巡查队伍,组织273人次技术专家开展古树“体检”,完成全区156株在册古树的病虫害防治、枯枝修剪及树池清理,养护覆盖率100%。从一株古榕的迁徙到156株古树的精心守护,是超大型城市古树名木科学保护的“考卷”上属于坪山的答案,坪山区将继续探索古树名木保护新办法,利用现有资源,开阔思维,不断优化古树保护措施,让每一株古树“老有所养”,让每一寸土地“绿有生命”。  

编辑:王奕婷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