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打造家门口的生态课堂 深圳56家环境教育基地面向公众开放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25-03-13 13:11
坪山新闻网
分享: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记者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深圳率先开展并持续推进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6家环境教育基地,均面向公众开放。

环境教育基地是展示美丽深圳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同样也是提高公民生态环境素养、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的创新平台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深圳环境教育基地巧妙串联了公园、湿地、林场、科技企业以及治水设施等多元场景,打造家门口的生态课堂。以下是深圳比较有代表性的环境教育基地。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面积约668万平方米,始建于1983年,东倚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是集物种保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植物园。仙湖植物园重视科普教育,时有耳目一新的展览和培训课程,服务青少年和社会大众,全年面向公众开放。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面积约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深圳建科院融合了“本土化、低成本、低资源消耗、可复制”的绿色建筑理念自行研究策划、自主设计的绿色办公建筑,节能率60%,荣获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高级“三星级”标准、国家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三星级、美国LEED认证金级标准等多项荣誉。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16:00-17:00开放。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面积约38万平方米,以亚热带海湾红树林湿地为主要风景特征,是集“科普教育、生态修复、海滨文化、自然景观、休闲游览”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公园,是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公园定期面向公众开展导览活动,全年面向公众开放。

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面积约6.2万平方米,是中国首个获得美国LEED铂金级认证(2010年)的建筑,有“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之称。园区着力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已建成黑水虻处理室、绿化堆肥示范区、社区共建花园等有机废物在地循环利用实践,共设置8个重点科普点,2条科普线路,定期面向公众组织体验活动,全年面向公众开放。

编辑:刘晓宇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