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星期二
入选省级案例!从实验室到产业链,深圳坪山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来源:深圳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3-06 10:30
坪山新闻网
分享:

深圳新闻网2025年3月7日讯 (记者 曹园芳)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和产业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在深圳坪山这片创新沃土上,科技成果转化正以“加速度”推动产业升级。近日,深圳技术大学李和言教授团队研发的“无人驾驶专用智能装备”项目成功入选广东省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成为坪山区深化产学研融合、破解“创新与产业两张皮”难题的又一标杆。  

隧道箱涵拼装巡检车

科技赋能产业,政策护航创新。李和言教授团队依托深圳技术大学实施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政策,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与系统领域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在坪山区“产学研深度融合”政策支持下,团队分别在江苏常州和深圳坪山创立了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龙坪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和龙坪精工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并与大型车企达成深度合作,推动线控底盘技术、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产业化。项目不仅攻克了复杂场景下的高精度定位与路径规划难题,更通过技术作价投资和股权激励模式,实现科研团队与企业利益深度绑定,形成“研发—转化—收益—反哺”的良性循环。  

此次项目的成功转化,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活力的生动注脚,也为全国县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坪山样本”。

近年来,坪山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系统,助力辖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去年年底,坪山在全国率先出台县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推出九条十款创新举措,构建覆盖技术研发至产业落地的全周期支持体系。政策突破地域限制,引入中南大学等高校资源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并首创“科技红娘”机制,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科研成果。2024年,坪山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9.67%,投入强度排名全市前列,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超97%,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混动三电机测试与控制实验室

智能网联仿真实验室

李和言团队的成功,正是坪山政策红利的缩影。基于“零门槛费+远期收益”模式,高校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占企业股份,充分保障孵化企业自主经营权,但可通过接受被赋权人利润捐赠形式实现收益共享。此外,坪山区提供的租金补贴、融资服务及司法协同保护,进一步降低了技术商业化风险,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广东省近年来持续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改革,2023年全省高校转化科技成果1821项,合同金额达11.2亿元。2024年,坪山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数量为418项,同比增长13.82%,其中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总额同比增速为30.9%,排名全市第一。李和言团队案例的入选,不仅彰显了深圳技术大学在应用型科研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验证了坪山“制度创新+产业需求”双轮驱动模式的有效性。

目前,坪山已集聚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清华大学超滑技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如比亚迪、新产业、昂纳科技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坪山以制度破冰激活创新源泉,以生态聚合释放产业动能,加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湾区样本。未来,坪山将继续以政策创新为引擎,推动更多“从0到1”的颠覆性技术跨越“死亡谷”,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编辑:杨涛 王容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