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星期天
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坪山这么干
来源:坪山发布
发布日期:2025-02-26 17:00
坪山新闻网
分享:

2月24日,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在参加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联组讨论“推动深圳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全方位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最优环境,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健康成长和做强做优做大,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传递的积极信号犹如春日暖风拂面,让广大来深在深企业家倍感振奋,干劲十足。在深圳东部坪山区,民营经济发展成果也亮点频频:

2024年,坪山GDP同比增长9%,连续三年增速位居全市各行政区(新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六千亿元,增长21.7%,连续三年每年新增近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6%,连续三年增速位居全市各行政区(新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2%,连续三年增速位居全市各行政区第一,连续4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实施“6+3”产业集群建设计划,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复星医药重点研发管线成功落地,千亿级集成电路项目加快建设,连续三年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排名跃升至第29,上榜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新增商事主体1.2万户,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增长58%,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增长83%,近50家企业在细分赛道的市占率稳居全国全球前列;

比亚迪、浩能科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建钢构、康泰健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高达9.6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水深鱼悦,城强贾兴。坪山民营经济发展为何如此蓬勃?可以从三点探寻答案:制造业当家、厚植创新基因、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制造业当家

发展前景广阔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坪山用一串有力数据再次巩固“未来工业看坪山”这一共识: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六千亿元,增长21.7%,连续三年每年新增近千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6%,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各行政区(新区)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九成。

特别是,三大主导产业发挥出关键支撑作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生物医药年均产值复合增长率超2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1100家优质企业;百强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2.4%。

这些不仅意味着坪山工业“挑大梁”作用凸显,制造业当家优势提升,以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也体现出代表国家高技术制造业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坪山“6+3”产业集群正在加速成形。

近年来,坪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找准新赛道,打好制造业这张高质量发展的“王牌”,把“王牌”变成“王炸”组合,释放“链式反应”强大动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方面,谋划提出“一产业、两规划、两政策”发展策略,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核心园区等5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围绕“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推动形成“新能源汽车千亿产值、生物医药千家企业、芯片制造千亿投资”优势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加快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坪山突出向新向高,着力推动产业再突破。会上,成立不久的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办、人工智能产业办三个产业办公室分别介绍了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工作重点。

面向2025年,坪山将锚定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试验区的使命定位,依托大企业拓展上下游、做强大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生态图,加快构建以“6+3”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制造业大区的格局和担当勇挑大梁,相信在“制造业强区”的牵引下,在这片热土扎根成长的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厚植创新基因

激荡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

从大工业区到制造业强区,纵观坪山强劲跳动的工业脉搏,深烙改革印记,厚植创新基因。创新、创新、再创新,已成为了坪山激荡民营经济“一池春水”的“不二法宝”。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9.67%,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7.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在工业投资中,全区技改投资114.36亿元,增长74%,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024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增长58%,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增长83%,近50家企业在细分赛道的市占率稳居全国全球前列……创新动能活力充沛,坪山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是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近年来,坪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系统,助力辖区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去年年底,坪山在全国率先出台县域“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推出九条十款创新举措,打破地域和院校限制,鼓励所有具备学科优势、契合产业发展的高校科研院所来坪山。

就在前不久,坪山以政策为依托,与南京大学签署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全方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探索“高校+高端研究院所+企业”发展模式,助力企业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当前坪山已与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了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坪山转化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低空经济联合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户,仅中南大学一年内就落地转化4项重大技术成果、开放专利162项、8家校友企业落户坪山。

为完善全周期、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坪山落地了两支规模各50亿元的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和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并大力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和质押融资项目。日前,坪山再次与5家金融机构、10家创投机构签约,将在融资、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转型升级方面提供帮助。

其次是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坪山围绕产业链条上下游需求加快引进布局了包括北理工深圳汽车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载体及转化平台。目前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创新载体204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06个、市级94个,2024年以来累计新增27个。

在这些创新“加速器”的助力下,不断有企业投资坪山、扎根坪山,以实际行动参与坪山高质量发展。2024年,坪山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2%,连续45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社会投资完成693.7亿元,占全区固投比重上升至86%。

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更是企业家发展信心的来源。

不久前,承泰科技坪山产研基地在坪山城投智园正式投产。“新工厂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毫米波雷达生产基地,预计年产量达1600万只,产值可达20亿元。”创始人陈承文介绍,“扎根坪山,我们有信心在未来三年保持年均100%增长。”

除了信心,优质的营商环境还让企业发展更专心有底气。“从产业空间保障到人才政策配套,从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到产业链协同创新,我们深切体会到坪山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造最优生态。”亿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治宇表示,“可以说,坪山的营商环境不仅是深圳营商环境的标杆示范,更代表着全国营商环境建设的领先水平,真正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

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与坪山在产业规划、政策扶持、产业空间等推出的一揽子措施密不可分。

近年来,坪山始终秉持“什么对企业最有利、怎样对企业最有利”的服务理念,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建生态、聚集群、优服务,加快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大力度、全方位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支撑方面,坪山在去年重磅发布“6+3”产业集群系列政策基础上,今年瞄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加码,重磅发布八大政策利好,涵盖要素保障、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和产业发展活力。

在空间配套方面,坪山启用产业空间地图,整备释放出平方公里级连片产业空间,投入运营国内最大一站式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体,打造让企业省心满意的产业空间。当前正大力实施产业空间筹建、土地整备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碧岭北、高新南等地块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做好未来项目落地的产业空间保障。

在服务效能方面,坪山依托“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在立足企业诉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基础上,推出“坪山益企行”“政企直通车”,大大提升企业获得感。

同时,坪山还通过强化区街协同齐抓共管、紧密协作的服务企业模式,进一步织密织牢企业服务网,聚焦企业供需对接,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链上坪山”等活动,帮助辖区企业拓资源找订单、走出去、优市场,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坪山正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打造优质要素“引力场”,以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助力来坪在坪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迎着民营经济“暖风”,坪山必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这块热土上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也将“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编辑:曹园芳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