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中国:在建世界最高桥上的匠心追求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4-09-19 11:31
坪山新闻网
分享:

新华社贵阳9月18日电 耳畔是呼啸的山风,脚下有轻微的晃动……时隔一年多,记者再次来到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体验了一次“高空行走”,也感受到了建设者的匠心。

花江峡谷大桥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交界处,因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峡谷而得名,是贵州六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

自2022年开工建设,这座钢桁梁悬索桥就因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可达625米而闻名。明年建成后,花江峡谷大桥将超越杭瑞高速公路上的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这是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无人机照片,9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戴好安全帽,记者乘坐施工升降机登上贞丰岸主塔,准备挑战在花江峡谷大桥的猫道上走一个来回。所谓猫道,通俗理解是一条连接大桥两端的临时空中走廊。作为施工便道,因工人借助它高空作业时,走姿与猫相似而得名。

来到桥塔平台,一种恐高带来的眩晕感立刻袭来。稍做调整,记者终于朝着镂空的钢丝网上迈出了第一步,但腿还在止不住颤抖。比起访客的紧张,一旁从事大桥建设的工程师和工人们显得格外淡定。

“抗风做得好,尽管放心走。”承建大桥的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安高速LATJ-8标项目副经理王淞钰说,对于山区峡谷大跨径的桥梁,风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瞬时风最高已测到14级,给大桥建设和稳定性提升带来考验。”他介绍,为保障施工安全,早在猫道建设前,项目团队就与同济大学合作,采用多普勒激光雷达对风进行观测分析。基于海量数据的积累研究,大桥所在地一年四季的不同天气逐渐明晰,为后期构建最优的抗风结构形式发挥了很大作用。

记者看到,两条4米宽的猫道选择钢丝网作为底板和护栏。猫道中,有两根平行的主缆。对悬索桥而言,几乎所有承重都依靠主缆,它像臂膀一样将桥梁的荷载重量传递到两岸的主塔和锚碇上。

工程师介绍,花江峡谷大桥的每根主缆由21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又由91根直径5.7毫米的特制钢丝组成,每根索股就有43.4吨重、2378米长。最终,整个大桥主缆投入使用的钢丝总长度达9.3万千米,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两圈多。

9月4日,建筑工人在花江峡谷大桥的猫道上施工。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在粗壮的主缆中,还有看不见的“智慧”。“我们牵主缆的时候,弄了3条智慧缆索,带有光纤传感器。”王淞钰说,其中两条负责监测温度、湿度,一条用于监测索股受力变化。

建在两岸陡峭的峡谷地带,应对复杂环境,花江峡谷大桥一直在创新运用多个新工艺。

锚碇作为悬索桥的受力中心,是典型的“大块头”。王淞钰说,在工程中,一般长、宽、高三个数值中,最小尺寸超过1米,就算大体积混凝土。在花江峡谷大桥,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最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安龙岸锚碇更是达到16.4万立方米。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过程中,一大难题是内部会释放热量,导致与外部产生温差,直接影响后期质量。对此,项目人员提前埋设冷却水管和智能芯片,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实时监测干预浇筑时的内外温差。

随着逐渐适应“空中漫步”的感觉,记者也可从容欣赏峡谷两岸的风光。在贞丰岸主塔的背后,已经拼装好的钢桁梁在路面上堆放得像一条长龙,下个月它们将被一一吊装,变成桥梁的承重结构。

“我们还会应用大吨位智能缆索吊技术。”王淞钰表示,尽管工期紧张,建设团队首要任务是保证安全和质量。据统计,建设至今,已有两千多名工人参与花江峡谷大桥。

“我们这里四面八方的都有。”来自四川省的工人李明伍参与过很多大桥的修建,但他说像花江峡谷大桥这样险峻的还是第一次。他相信,这座桥建好后会在人类工程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记者 欧东衢、向定杰、郭可树)

编辑:单铭捷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