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坪山文化遗产保护再出圈
来源:坪山发布
发布日期:2023-12-02 19:35
坪山新闻网
分享:

11月29日至12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非遗在社区”全国经验交流活动在南山区举办,正式发布全国典型案例22个,其中我区“新市民文化再造:坪环非遗,从舞台走向民生”案例上榜。

该项目自是行政区成立以来

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获得的首个国家级典型案例

标志我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非遗在社区”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学习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着力建构历史文化遗产与坪山城区经济社会全域发展的关系,通过文物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唤醒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着眼古建筑的厚重文化积淀,形成“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模式,坪山老墟的文武帝宫,田心环岛的南中学堂成为“坪山城市书房”,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点”。

探索非遗文化的现代生活融入方式,形成“非遗+”“文物+非遗 双遗产”模式,打造“非遗宝藏,文脉坪山”“文武帝宫古琴一曲一席谭”“南中绘事”等惠民文化项目,扶持非遗项目在深度和广度上与文体旅元素融合,形成强大的城区文化合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原为客家大万曾氏聚集地,具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随着近年时代发展变迁,坪环社区逐渐成为新市民、流动人口的聚集地,为了增强区域市民凝聚力,坪环社区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梳理辖区内客家非遗资源,通过坪山麒麟舞等非遗项目,针对辖区内不同群体需求,通过精准服务,创新性开展各类客家文化活动,提高居民文化幸福感,建立了客家传统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深厚连接。

平台助力麒麟舞项目活态传承

坪山麒麟舞作为客家文化传统习俗典型代表,已被认定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传统舞蹈以螳螂拳为基础,根据农耕文化时期农民们在四季生活和劳作习惯创编,舞法身兼南北两派麒麟之长,外呈刚劲、庄严、细腻、灵活的风格特点。2009年1月,坪山麒麟舞获评深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11月,坪山麒麟舞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坪环社区以坪山麒麟舞为核心传承项目,围绕坪山麒麟舞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三平台组合发展,打造坪山麒麟舞传承体系。为切实开展好坪山麒麟舞非遗传承工作,坪环社区多次至香港、东莞等多地进行深入学习交流,逐渐形成了大万世居传播推广平台、社区体验平台、麒麟队训练平台,三平台组合的麒麟舞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专业素质的麒麟队传承团体——大万麒麟队,该队伍承担起辖区内各类麒麟舞演出职能,在省市麒麟舞大赛屡获金奖,丰富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社区自豪感与凝聚力。


现代理念赋能客家新非遗再造

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播,在创新中实现发展。坪山区不断整合非遗文化资源,激发文化原创力,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艺术的风格结合起来,引进现代风格元素进行创新,让非遗的现代传承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创作了一批含金量较高的艺术作品,例如《流淌在内心的风景》《客韵》《青黄》《青灵》《舞麒麟》等作品都是深耕坪山本土文化,在国家、省、市级文艺比赛上连获佳绩。其中《舞麒麟》打破麒麟舞男性为主的传统,通过女性演绎麒麟舞“以文为本”的谦恭风姿韵味,代表深圳参加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展演,取得满堂喝彩。

 

坪山文化遗产奋楫笃行新征途

此次荣获国家级案例,不仅肯定了坪山区非遗保护传承的工作成果,也昭示坪山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接下来,坪山区将进一步深化“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模式,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软植入方式,推进大万世居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利用。以坪山麒麟舞为坪山标杆非遗项目,大力推广坪山非遗项目,加大非遗传承人培养培训力度,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升坪山区非遗的区域影响力。

编辑:曹园芳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安卓版)

扫码下载坪山发布APP(苹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