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谢谢你美好了一座城”
来源:深圳晚报
发布日期:2023-01-31 15:11
分享:

宋昌华(右二)和队员们在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查。

在深圳湾越冬的黑尾塍鹬。

在深圳湾越冬的红嘴鸥。

宋昌华(左二)带领队员在保护区鱼塘观察越冬候鸟。 本版图片均由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1月3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国际红树林中心”在1月28日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又被提及啦!更令红树林保护者们兴奋的是,在会上“国际红树林中心”更是被描述为“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是继去年11月首次在中国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深圳被确定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后,关于深圳红树林保护的又一利好消息。

1月30日上午,和煦的阳光洒满深圳湾畔,借着节后复工的火热,深晚记者再度来到了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跟随保护区管理局福田站巡护队队长宋昌华与刘学清等几位“生态卫士”,一起踏上新春巡查之路。

宋昌华巡查的福田红树林位于自然保护区内,长约9公里、占地面积约368公顷。这里是深圳湾滨海湿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区4号鱼塘北侧,宋昌华和同事们停下来,开始细心观察正在鱼塘中栖息的候鸟。“那是普通鸬鹚,那是琵嘴鸭,那是赤颈鸭,那是反嘴鹬......”宋昌华一边观察,一边准确地报出候鸟的种类名称。随着深圳生态环境的逐年向好,如今保护区的鸟类已经超过262种,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宋昌华至少可以辨识其中的80%以上。“要想保护好这些鸟类,必须先了解它们。”宋昌华向记者介绍。谈起这些,宋昌华脸上的热情与自得显而易见。

在宋昌华眼里,红树林就是一片海上森林,是海岸线上的“绿色长城”。近年来,深圳红树林的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正是对深圳在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高度肯定,这其中,就有宋昌华和他的同事们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

宋昌华说,地处城市中心的这片滨海原生湿地实在来之不易,也正要感谢这片红树林,更好地美好了这座城。据悉,保护区建于1984年,198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国务院批复调整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将原来规划穿过红树林的滨海大道北移260米,留住了这片宝贵的红树林。此后,保护区还修建了全国第一条保护鸟类的隔音墙。

“那是以前村民养鱼的地方,现在是水鸟栖息地;这边原来是个球场,现在建成了生态公园……”宋昌华一边走一边介绍,“现在来保护区参观的市民都会自觉把垃圾带走,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去年6月,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修复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实践典型案例。红树林湿地已成为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每年为超过1000万人次提供游览和科教服务。

如今,福田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据统计,保护区现有红树植物16种,其中本地自然生长的红树植物达7种;记录鸟类约262种,其中黑脸琵鹭、红脚鹬、反嘴鹬、弯嘴滨鹬、凤头潜鸭、普通鸬鹚等6种水鸟达到全球种群总数量1%的国际标准,在全球候鸟保护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还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越冬地和“中转站”,每年有约10万只迁徙候鸟在这里越冬或经停。

宋昌华说,随着我国湿地保护法从去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深圳湿地保护必将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仿佛他见证的是自己孩子的美好未来。

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