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深圳已成为中国内地香港人才及科创企业的首选城市和最大聚集地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22-09-18 12:58
坪山新闻网
分享: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9月16日,普华永道联合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综研院”)发布《新机遇大未来——专业人才流动助力深港融合发展》报告。本次报告的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58份,覆盖各行业的深港人才群体,其中专业服务业人群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72%。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深圳已成为中国内地香港人才及科创企业的首选城市和最大聚集地。78%的受访者选择深圳作为内地长期发展的首选城市和第一站,69%的在深港人表示自己的工作业务已经完全转移至深圳当地;85%在深工作的香港人士已经选择在当地定居,70%则表示愿意长期留在深圳工作和生活。另外,66%的在深港人与47%的在港港人认为深圳对港人才政策对港人选择是否来到深圳工作有着较大影响。

报告提出了人才流动“四部曲”。人才流动呈现阶梯进展模式,首先是人才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短期合作机会对较为陌生的对方市场及人员产生初步了解的“信息获取”阶段;接下来是人才通过短期入驻对方工作环境产生更具象切身的“初体验”的“短期派遣”阶段;随后,“对方市场”即将成为人才的“新驻地”;最后,新驻地再成为人才的“第二故乡”。

记者从报告发布会上获悉,除问卷调查外,该报告还通过深入访谈、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研究专业服务从业人员在深圳和香港两地的工作经历,以及他们提供的服务为深港带来的变化,以期总结归纳不同时期人才流动的驱动因素、特点、效果和影响力,解析专业服务业是如何促进政策、人才、标准、技术等要素在深港之间流动融合,并依托人才的流动融合反映深港两地经济产业融合的成果,继而推进两地共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全球经贸往来的历程。

报告通过研究得出了对于深港两地人才融合发展共建合力的建议。一是倡议更多制度性的开放,进一步推进在专业服务业方向上的资格互认和跨境执业;二是推动人才政策更加明晰稳定,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组织机构扩大人才政策的可及性;三是在特定试点区域根据具体人才需求推出针对特定群体的政策,以便他们跨境执业;四是在特定试点区域建立、完善港式社区或深式社区;五是建议进一步推进完善深港政府间合作的制度衔接并与产业组织、学术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六是建议深港政府定期联合举行试点地区的人才政策效果的总结评估。

报告发布会上,深圳市委大湾区办(市政府港澳办)副主任何新红肯定了报告对于推动深港合作和促进深港人才交流和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促进人才交流、加强人才合作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深港合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港澳人才的交流合作,陆续出台了一批推动深港澳人才交流的政策措施,从学习、就业、生活、创业、金融等多方面为各类港澳专业人才在深圳的生活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并依托前海、河套等重要合作平台,为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在深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发展平台。未来,深圳还将打造更多优势环境,出台便利人才流动的政策措施,为港澳人才来深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便利条件。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增强流动性是促进深港人才发展的关键,人才的流动性能够为社会带来活力,也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但其创新的难度也较为复杂。在人员的流通方面,深港尚未实现如深港通、理财通和债券通为代表的资本流通和以医疗器械为代表的特殊行业流通中施行的管道式的流动,未来深港两地在人才流动方面的资格认证的问题、税收问题和通关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落实。”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和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近年来,普华永道与深港两地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将这个‘朋友圈’分享给更多的深港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初创企业,帮助他们理解市场需求及互补协同发展。此外,普华永道亦不断将香港的国际人才和标准输入到深圳,并将深圳企业带入国际市场,形成深港双城一体化无缝隙的服务和管理模式。我们希望此份报告的调研反馈的人才沟通历程和政策建议有助于未来进一步落实深港在新时代各个领域的融合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香港地区及大湾区ESG主管合伙人兼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方蕴萱表示:“制度衔接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合作领域就是环境、社会及治理(ESG)。ESG可以为企业带来绿色金融方面的基于与利益相关方共同实现可持续目标及价值创造,也可以帮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在这个月,香港政府宣布计划提供现金补贴和放宽移民要求,以吸引金融科技和ESG人才。我相信未来深港人才融合发展的理想平台中ESG及相关产业将会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