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文化为魂引领社区治理发展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22-05-16 10:37
坪山新闻网
分享:

宝民社区入口处的大榕树已有300多年的树龄,见证了社区的发展变化。深圳特区报记者刘钢摄

冼劲松(左)与居民交谈。深圳特区报记者刘钢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5月16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朱良骏 叶志卫从宝安区宝民一路拐入新安街道宝民社区,入口处一棵树龄超过300年的大榕树枝繁叶茂,浓荫如盖。大榕树如同一位长须老人,见证着宝民社区的历史变迁。

这里曾名为灶下村,是岭南地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庄。改革开放后,这里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宝安老城区的黄金商业地带,辖宝城24区、25区、10区三个规划区,总面积0.5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万人,包括28个少数民族的同胞800余人。

近日,本报记者在社区采访看到,在社区工作站一楼的荣誉墙上,共挂着10面国家级荣誉奖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社区发展创新奖……自1992年社区设立以来,社区共获得200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荣誉。如今,进入发展新阶段,社区以文化为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多民族融合文化,引领社区治理和发展。

挖掘红色文化激励干部群众

宝民社区入口处的大榕树,枝叶蔓延两三百平方米,郁郁葱葱。

“我小的时候,这棵榕树就非常茂盛了,大家就经常在树下玩。”社区内土生土长的居民黄旭明告诉记者,他现在是宝民社区灶下村村长。

灶下村的黄氏家族是“南粤孝子”黄舒后人。大榕树所在的位置曾经是海边,老一辈灶下村村民,就在大榕树下喝茶歇脚,吹风聊天。如今,随着历史上填海造田,灶下村离海已经有一定距离了。

宝民社区内,大大小小的榕树随处可见。社区党委书记、工作站站长朱思阳告诉记者,榕树下曾经是村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今社区则以此习俗打造榕树广场,邀请老党员、退役老兵在榕树下开展“讲党课”“讲故事”等活动,与党员群众一起学习百年党史等。

从大榕树往前走两三百米,在社区内各式现代化的建筑内,一座古色古香的仿古小楼特别显眼。这座小楼,是正在建设的黄远将军事迹陈列厅,目前正紧锣密鼓布展中。“黄远将军是我们灶下村走出去的开国少将,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的时光。”黄旭明自豪地告诉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深圳的前身宝安县有两位革命先辈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位是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另一位就是原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黄远。

黄远就出生在灶下村。陈列厅将还原黄远各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照片、遗物、战斗和工作场景。“我们希望陈列厅能展现黄远将军一生英勇无畏的革命意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操,挖掘更多红色文化,激发广大党员群众不忘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朱思阳表示。

陈列厅外墙拐角处,有一棵生机勃勃的荔枝树。“听老一辈人说,1979年,黄远将军回到灶下村时特意提过,自己小的时候常在村边的几棵大荔枝树下玩耍,并特地去村中寻找。”黄旭明说。

和榕树广场、黄远将军事迹陈列厅一样,宝民社区如今深挖灶下村历史文化,社区内如今还有下村牌坊、民族团结园等特色建筑,“我们将把社区建成忆得起乡愁、留得住记忆的当代岭南风格的城中村典范,用文化引领社区发展。”朱思阳说。

多民族共融共促社区治理

黄远将军事迹陈列厅附近一栋居民楼的墙上,有一幅巨大的彩绘画,描绘各式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居民,共同载歌载舞的场景。

“宝民社区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共融的社区。”宝民社区工作站副站长仵玉海介绍,社区位于宝安老城区中心地带,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改革开放以后,从全国各地到社区就业谋生、寻求发展、长期定居的少数民族居民逐年增多。目前,社区内有壮族、回族、苗族等28个少数民族共598户862人。

如何让多民族的居民交流融合、互促发展?社区党委历任领导都非常重视民族工作,结合辖区居民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特点,社区通过“二三四五”工作法,逐步形成了“居民协同参与、共商共议、和谐共处”的治理路径,让宝民社区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位于社区党群中心的“民族园”,是社区多民族融合的两个阵地之一。“民族园”内设有书法、工艺、民乐等7个功能室,在工艺室中,记者看到,宝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陈永兴,正在雕刻着一块“福”字木刻画,他告诉记者,目前正计划将木刻画这个传统工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园’就是为了增进各民族居民交流融合,使社区各民族居民创业学习、参加公益有渠道,聚会互动、文化娱乐有场地。”仵玉海介绍。如今,社区通过传承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等方式,融洽了民族关系,为生活和工作在社区的各族居民群众办实事。

居住在社区的各民族居民,也全力支持社区的工作。“今年春节抗击疫情期间,除夕之夜,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加班,社区内东乡族老乡马福详给工作人员送来大盘鸡;年初三,撒拉族老乡韩哈入乃送来了奶茶;土家族小伙朱峰,整个春节期间,每天坚持做志愿者。大家都积极为社区发展作贡献。”仵玉海说。

社区人物

社区走出开国少将

1911年12月16日,黄远出生于灶下村。他在灶下村度过童年时光,后来黄远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他总会说自己是从宝安灶下村走出来的。

等到黄远到了读书年龄时,他的父亲把他带到广州入读小学。13岁,黄远跟随做生意的父亲到山东威海上学。1932年,黄远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法语专业)。

抗战爆发后,黄远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中。抗日战争时期,黄远历任第十八集团军野政民运部干事、科长,八路军野政宣传部宣传科长,山东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建国后,黄远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敌工部副部长,对开展部队文化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作出了贡献。他还远赴朝鲜参加板门店谈判,并于20世纪60年代期间承担起发展国防科技工作的重任,推动了中国军事无线电电子工业发展。

黄远是复旦大学外国文学专业的高材生,精通日语、英语、俄语、法语四门外语,是共和国将领中为数不多的一名儒将。

2009年10月25日,黄远将军的遗孀王超英老人,把黄远将军的一套遗物赠送给宝安区,让黄远的精神教育故乡后代。

社区特写

有纠纷,找冼哥

走进宝民社区工作站一楼的“冼哥调解工作室”,“冼哥”冼劲松正在为一名居民解答法律问题。

宝民社区地处宝安老城区的商业区,辖区商铺、房屋众多,人口众多,各种矛盾纠纷自然不会少,冼劲松就是各类矛盾纠纷的“润滑剂”。

冼劲松长相憨厚,总是面带微笑,他自2011年起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为社区居民所熟知,社区居民都喜欢称他为“冼哥”。

“感谢冼哥调解替我争取权益,并且省却了我来回跑的工夫!”曾经接受冼哥调解的曹先生表示。他因为工作需到惠州上班,在宝民社区内的租房租期未到提前退租,房东刘先生以合同未到期为由,不予退回押金,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

曹先生找到了冼哥,提出虽然是自己一方提前退租、违反合同,但押金金额为2个月的租金,数额较高,希望通过调解减少经济损失。当时他人已在惠州了,冼哥通过几轮视频调解后,争议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同意退还一半押金,达成了和解意见。

“社区里面,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要引导大家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化解纠纷。”冼劲松告诉记者,调解之外,“冼哥调解工作室”作为一个公益平台,还为居民提供公益法律咨询、开设法律知识讲座等,让居民学法守法,化解纠纷。

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