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社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2-17 11:06
坪山新闻网
分享:


我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等三大工程,让贫困劳动力学得一技之长。


在市人社局的对口帮扶下,陆河县内洞村在2019年年底成功脱贫摘帽。


我市人社部门多次组织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地区开展招聘会。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0年12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雅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强保障、人才扶贫促发展。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深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狠抓责任落实,持续加大扶贫力度,多措并举为贫困群众铺就“脱贫路”,同心协力帮助贫困地区“拔穷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就业扶贫

多渠道铺就高质量就业增收脱贫路

“我是2016年从对口帮扶地区招聘来欣旺达的,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能培训的机会,我现在已经成长为班组长,进入管理层,工资也比刚入职时增加了近50%。”小王是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他非常感谢深圳的精准扶贫,让他有机会走进深圳这个国际大都会,走进欣旺达这家大企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提升技能能力和管理能力,将来能够更好地发展,扎根深圳。”

“以前我在河池打工,一个月才1000多块钱。后来深圳的企业到河池去招聘,我就过来了,刚开始是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现在一个月有6000多元了。”小李是广西河池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的父母、爷爷三人都患病需要长期服药,每人每月的药费都在1000元以上,家庭负担很重。现在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弟弟、妹妹、堂妹都来深圳就业了,就业脱贫效果显著。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深圳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按照“优先推荐就业、优先保障稳岗、优先培训技能、优先帮助融入深圳”原则,大力推动转移就业,扎实做好稳岗服务,深入实施智力帮扶,多渠道铺就贫困劳动力在深实现高质量就业增收脱贫路,精准就业帮扶成效显著。

深圳人社部门优化健全就业扶贫协作工作机制,专门成立就业扶贫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人社领域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深入推进对口帮扶广西百色、河池就业扶贫工作。同时压实各区属地责任,强化人社部门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推动落实贫困“一对一”帮扶制度,切实推动就业扶贫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千方百计拓展渠道,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深圳市加强与对口帮扶地区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招聘工作机制,提高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多措并举吸引贫困劳动力来深就业。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岗位发布机制,引导我市企业适当放宽年龄、教育等限制要求,广泛收集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信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常态化向对口支援地发布岗位信息,拓宽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通过向广西百色、河池地区贫困县赠送远程招聘设备,建立起常态化线上招聘工作机制,通过在线职业测评、就业指导、网络面试等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足不出户”实现就业,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重点围绕制造业、家庭服务、住宿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强对接,定期组织企业赴当地开展现场招聘,不断提高劳务协作组织化水平。此外,加强与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协同作战,对接对口帮扶地相关部门摸清失岗返乡贫困户信息并及时共享,把就业服务送上门。

为了让贫困劳动力在深圳“留得下、稳得住”,深圳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稳岗服务。针对正常参保就业的,以服务招用企业为工作重点,帮助企业将贫困劳动力稳在岗位。依托信息化系统实现全过程跟踪服务,通过开发“贫困劳动力信息管理服务系统”,通过社保数据与贫困人口总名单的比对分析,精准摸清贫困劳动力在我市就业底数,全流程记录其在深工作情况,实现贫困劳动力从帮扶入库到离深出库的全过程闭环式管理。对在深有租房但无参保、正常参保后又停保的贫困劳动力,联合1.8万社区网格员开展上门核查,精准摸查就业培训意愿,发放就业服务宣传册,告知服务获取路径,帮助贫困劳动力在深实现稳定就业。

就业扶贫政策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的成本,是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的重要保障。深圳推出一系列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的硬核举措,充分发挥就业扶贫政策导向作用。在全国首创贫困劳动力社保补贴政策,针对贫困劳动力技能偏低、企业需要耗费更多管理成本培养使用的问题,率先探索参照就业困难人员标准,对招用贫困劳动力企业发放社保稳岗补贴。同时持续加大企业稳岗支持力度,我市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就业并连续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由就业补助资金按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我市精准筛选符合条件企业,主动推送信息。依托国家贫困人口查询系统最大程度精简发放流程,企业“免填单”受理,员工免证明材料。今年以来,发放企业一次性招用补贴9748人,涉及金额约4800多万元,发放金额居全省首位。

技能扶贫

“一技傍身”全面提升就业能力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务工收入的关键举措。我市高度重视技能扶贫,针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和培训需求实施精准技能扶贫,推进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贫困家庭子女技工教育,用技能点亮脱贫致富之路。

“我来深圳读书是一次挑战,但它也改变了我的人生。”2016年,来自陕西延安市延长县的贫困生吕泽泽入读深圳技师学院“银宝山新模具班”,入学后每月可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他因成绩优异,曾被选派赴德国学习15天,并且在去年顺利入职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学即可领工资,毕业即可就业,这是深圳技师学院在全国首创的具有深圳特色的智力扶贫、精准扶贫的新模式“新型学徒制”。学生入校成为全日制学生的同时,学校即组织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生成为企业正式员工,享受相关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险。贫困生3年就读期间,每年工资及其他收入达36000元,平均每月约3000元,学生每月向家里父母寄钱800至1000元,使家庭提前3年脱贫。通过这个模式,吕泽泽和他的家庭正逐步摆脱贫困,这也是深圳技师学院精准扶贫的目标,实现“招生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带动一方”。

3年前,19岁的黄承志还是广西百色市靖西农村的一名贫困高中生。他接到了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根据粤桂扶贫协作框架协议,他可享受免学费、多项生活及学习补贴等优惠政策,从小爱倒腾木工活的他选择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当时的想法就是学一门技术,能养活自己,分担家庭的重担就满足了!上这个学几乎是全免费的,这对于我来说很重要!”当时的黄承志绝对没有想到,通过在二高技的学习、磨砺,两年后,他一路从市队、省队过关斩将,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作为国家队备选选手跟随广东省代表团赴俄罗斯喀山观摩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今年,黄承志更上一层楼,荣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又投入到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备战中。

“从一个农村小白到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我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九江扶贫生郑文波2009年入读深圳技师学院,在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技能,毕业后凭着钣金高级技工证顺利入职深圳森那美公司,维修宝马汽车。在他的努力下,农村家里的土瓦房变成了崭新的2层楼房,父母补缴上了社保。虽然他的月薪已经上万,但是他怀着回馈家乡的理想,回到了九江创业,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帮助脱贫致富。“我现在和朋友合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一方面把深圳学的先进维修技术带回来,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郑文波在九江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把父母接到县城一起来养老,生活迈进了小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深圳技师学院、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不断创新,发挥专业培养技能人才优势,探索出有深圳特色的智力扶贫、精准扶贫的新模式,近年来已累计招收培养深圳对口扶贫地区贫困生2009人,带动上千个家庭脱贫,实现了困难学生、贫困家庭、用人企业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南粤家政给了我新的力量。成为月嫂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改变,我终于可以有钱给我的孩子买衣服,带老人去看病。我希望明年能修一修老家的房子。”今年3月,家贫如洗的“80后”陈娇燕离开了老家湛江徐闻县林宅村,到深圳务工。没有太多技能的她经同乡介绍参加深圳“妈妈来了”培训,如今已成功完成培训并顺利就业,成为一名月嫂,月收入近8000元。据介绍,我市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通过零门槛搭配短培训,让贫困劳动力学得一技之长,让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走出了一条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受欢迎的扶贫路。

此外,深圳还帮助河池、百色的技工院校与深圳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技能人才输出(入)合作关系,并结合深圳市场导向,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合作共赢,助推脱贫攻坚。同时支持和鼓励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力度。

社保扶贫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兜底“安全网”

“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呀!”家住罗湖的周阿姨连连赞叹。周阿姨来深圳40多年了,身体孱弱,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在深圳,政府给我安排了廉租房,认定为低保对象。我从来没参加过社保,但是从去年5月开始每个月开始领退休金了,让我的老年生活有了保障。”

“我都不知道政策,是社保局的工作人员来找我核实情况,介绍政策,告诉我不用自己缴社保了,由财政予以全额代缴,自己一分钱都不用花。”家住龙岗区的张先生因为心脏功能衰竭,无法外出工作,家里收入全靠老婆打工赚点生活费,可女儿又要上大学,张先生自己每个月还有几千块钱的医药费,生活实在难以为继。经民政部门认定为我市低保对象后,张先生去年开始享受上了市里的社保政策。

社保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底线工程,是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根本保障。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深圳人社部门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兜底作用,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实现社保覆盖“零死角”,高质量打赢社保扶贫攻坚战。

深圳自2018年1月1日起,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以下简称困难群体)纳入本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贫范围。为做好贫困人员的社保扶贫工作,市社保局专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与市民政局、市残联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主动为未参保人员建立居保档案,做到“困难群体新增一个,社会保险保障一个”,保证应保未保人员“动态清零”。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不坐等扶贫对象来申请,主动出击,让扶贫更有温度,是我市社保扶贫的新作风。对于我市符合扶持条件的人员名单,市社保部门逐一比对其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对于60周岁以下的未参保人员,市社保局将任务层层分解至各分局及管理站,工作人员主动电话联系相关人员,逐一告知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代缴政策,采取主动上门,联合区民政、残联部门集中办理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进行参保登记,确保社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对于60周岁以上的未参保人员,社保工作人员逐一联系,入户上门,联合区民政、残联部门集中办理等方式主动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待遇申领手续。

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深圳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居民养老保险范围,实现了代缴率、发放率两个100%。177名我市60周岁以上贫困人员领取了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养老保险待遇“应发尽发”;2695名16-60周岁贫困人员已落实财政代缴居保,实现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人才扶贫

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而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深圳人社将“输血”与“造血”兼顾、“扶贫”与“扶智”并重,鼓励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建功立业,为贫困地区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持。

我市强化智力支撑和人才服务。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挂职、兼职、在岗创业、离岗创业等方式返乡服务,加强智力支撑和人才服务,助力实施人才扶贫行动计划。重点推动与贵州省毕节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人才帮扶和人才合作,签订深化对口帮扶机制和合作交流模式的工作协议,在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大帮扶及合作力度。

2017年以来,深圳技师学院与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组织开展师资对口帮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帮扶培训,接受帮扶地区教师来校顶岗学习,加强交流;定期委派骨干教师到帮扶地区支教,重点对口支援一体化课改、实训室建设、专业建设等工作,着力帮助帮扶地区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办“设计工作坊”,接收西藏技师学院参加平面设计技术项目世赛的教练和选手共5人进行学习训练,使学生竞赛能力、水平、速度、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举办为期10天的河源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培训班,培训学员23名。选派2名骨干教师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为期15天的教学帮扶,帮助其开展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导理论及实践教学、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等工作。

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派遣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深圳地方级领军人才贺玉兵、专业骨干马文元、邹成斌、丁富强等强师近20人次前往各地区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当地学校提升技能教育水平。2018年,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成立教师进修培养小组,制订《教师进修培养方案》,以“多对一”的方式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

定点扶贫

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巨变

驰骋在陆河县首条乡村沥青路上,沿线还有美丽的花池,600多亩的莲塘风景带、荷花池观花栈道,陆河县河田镇内洞村每年七八月份举办的乡村荷花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省定贫困村之一?2016年,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对陆河县内洞村的对口帮扶工作,从抓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入手,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真抓实干,彻底改变了省定贫困村贫穷落后面貌,2019年年底内洞村成功脱贫摘帽。如今的内洞村道路宽敞洁净、环境优美,霓虹夜景格外引人注目,并评上了省爱卫会认定的广东省卫生村。

“五级书记抓扶贫,关键在党,落实在支部”。深圳市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坚持脱贫攻坚战场在哪里,党支部战斗堡垒就建设到哪里。从建强基层党组织工作阵地入手,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等工作深度融合,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2016年扶贫工作队进驻后,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优雅陆河、实现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盘活闲置土地,以合作社承包+流转村民土地+贫困户入股等方式,将中心区域的200余亩水田成片区、成规模种植内洞村老祖宗沿袭下来的特色产业——建莲,特色建莲种植带动乡村旅游业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项目取得巨大成功,一度成为周边地区扶贫亮点产业。近几年,围绕“内洞荷花池”投入500余万元打造的乡村旅游小景点,已成为陆河人休闲好去处,由之牵引产生的“荷塘内洞-田园圳口-山水共联-桃园布金”乡村旅游线已在附近小有名气,成为陆河县的后花园。2018年,内洞村在成功实施“荷塘内洞”产业项目基础上,又成功实施第二扶贫特色产业——内洞村采摘果园。由深圳市人社局筹措资金首期投入35万元入股陆河内洞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即回归农场采摘果园),并依托深圳市场为采摘果园产品打开销路。如今村集体收入已突破了25万元/年,与2016年不足2万元相比增长近12倍。2018-2019年,采摘果园连续两年丰收盛产,苹果枣、水果黄瓜、鸡蛋果、小番茄等品种年产量接近17万斤。采摘果园的成功探索又成为内洞村特色产业扶贫的新亮点。

实施乡村振兴从美丽乡村建设开始,特色产业带动经济收益、带来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村民从乡村巨变中得到了实惠,村民思想在变、观念在变、格局在变,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由之产生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