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坪山新闻网>新闻中心>深圳新闻>

深圳市政协这30条建议,为民营经济发展“开路架桥”!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19-07-19 10:47 坪山新闻网

市政协“三十条”建议建言民营经济发展

深圳特区报2019年07月19日讯发动125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时间,召开各类型座谈会45场,赴江苏五市、香港等地开展实地调研……昨天,记者从市政协获悉,从今年3月份开始,市政协就“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开展重点调研。调研组从湾区合作、政府服务、社会组织和要素保障四个方面着手深入调研,最终形成《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重点调研报告》1个总报告、4个分报告和3个子报告,并汇编了44篇书面发言材料,共计26万余字调研成果,提出了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十条”建议。

深圳民营商事主体占比超97%

调研组认为,深圳民营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形成了显著的引领态势和名片效应,为深圳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民营企业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据统计,我市民营企业数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截至2019年5月,全市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到314.3497万家,民营商事主体占比达到97.66%。

二是民营企业产值高,社会贡献大。2019年一季度,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34.03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同期深圳GDP的43.76%。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GDP增速。民营经济上缴税收1151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市企业上缴税收的67.2%。

三是民营企业运营好,发展质量高。2019年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销售收入1564.7亿元,同比增长8.9%;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39.99亿元,同比增长21.7%。

四是民营企业专利多,创新能力强。截至2018年底,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423家,全市73%的授权发明专利、80%以上的创新载体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1%的中国驰名商标、93%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及96%的广东省名牌产品均来自民营企业。

五是民营企业名气响,领军企业多。深圳7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家是民营企业。截至2018年底,我市205家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有189家,占92.2%。

6大“拦路虎”影响民营经济发展

调研组指出,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圳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加强湾区要素流通、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保障产业用地空间、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帮助企业招才引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民营经济营造出良好发展环境。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深圳民营经济想要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进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具体表现在:湾区内部壁垒依然存在,要素跨区流动仍有困难;政策措施落地不到位,政务服务效率仍需提高;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服务企业能力有待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发展空间亟需保障;资金供给渠道较狭窄,企业融资高山仍难逾越;引留人才优势不明显,企业智力支撑仍需稳固。

专题协商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破除大湾区要素流动障碍、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强产业空间保障、化解企业融资难……结合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问题,调研组提出关于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6个方面30条建议。

今天,市政协将举行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们将根据调研成果,为“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记者周元春)

相关链接

促进深圳民营经济发展的“三十条”建议

(一)推动湾区协同发展,破除要素流动障碍

1.推进港澳人才在深执业,放宽高端人才就业限制

2.创新湾区人才流动机制,提供人才通关生活便利

3.促进口岸通关高效协同,降低货物跨境通关成本

4.创新金融管理体制机制,营造湾区开放金融环境

(二)强化政务服务职能,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5.推进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政策获益成本

6.打通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行政事项审批效率

7.建立经济运行监测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8.引进民企信用修复机制,优化社会信用监管体系

9.推动执法数据互联互通,坚决避免无效重复执法

10.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11.清理地方保护行政垄断,贯彻落实“竞争中性”原则

12.全面开放民企投资领域,保障民企投资机会公平

13.支持民企参与标准制定,发挥民企创新引领作用

(三)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企业发展需求

14.充分挖掘社会组织潜能,加强与政府间高效协同

15.加大社会组织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民营经济能力

16.提升社会组织国际水平,引领民营企业走向世界

17.鼓励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协助企业解决国际争端

18.鼓励打造特色自主品牌,提高民企竞争力影响力

(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产业空间保障

19.放宽工业区容积率限制,简化用地改造流程

20.落实“二房东”整治政策,规范租赁市场秩序

21.建立产业用房保障体系,加强产业用途监管

22.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加强土地综合利用

(五)改革考核监管机制,化解企业融资难题

23.改革考核监管机制,扩大金融机构信贷规模

24.创新转贷续贷方式,减轻民营企业续贷压力

25.拓宽抵质押物范围,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26.完善金融服务平台,高效对接资金供需双方

(六)优化企业人才引育,保障企业人才供给

27.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

28.加快人才住房筹集,提高人才保障服务水平

29.扩大个税减免范围,吸引外来高端紧缺人才

30.降低职工社保费率,减轻民营企业用人负担

编辑:郑则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