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道安全便捷。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记者 吕晓春 通讯员 詹佩芬)记者昨日从坪山交通运输局获悉,2016年以来坪山区新建、改建慢行交通系统323.95公里,其中骑行道94.75公里、人行道229.2公里。目前,辖区466.2公里的人行道、202.75公里的骑行道分布于各主次干道和城市支路,以“公交+慢行”的方式,构建起市民上班、上学、休闲购物、跨区通勤的便捷慢行交通网络。
因路制宜
穷尽办法拓展慢行空间
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代表的慢行交通,是一种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构建优美、舒适、便捷的城市交通慢行系统,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体验细致而深入的慢行交通生活,是东进战略实施以来坪山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和改善提升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坪山区刚成立时,骑行道路少、部分主次干道尤其是支路人行道路面破损、容易积水,慢行交通环境基础十分薄弱。自2016年以来,坪山交通运输局采取因路制宜的针对性整治改善措施,对具备设置骑行道条件的城市主次干道和支路,结合道路黑化进行人行道更新改造,同时用沥青砼铺装、新建骑行道,提高自行车行驶的舒适性。对人行道破损严重,并且人流密集又不具备设置骑行道条件的支路,进行人行道新建。
“在大量的调研走访中,慢行交通空间拓展的思路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机非共板’‘慢行优先’等设计理念就是今年的新尝试。”坪山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机非共板”就是从现有较宽的机动车道上借出约2.5米宽的路面,用道路护栏分隔出骑行路,开发道路的多重交通功能。今年以来,该局通过这一理念,从深汕路、启运路、燕子岭一路等机动车道上“借”出骑行道近35公里。
慢行交通
让城市生活更有人情味
采访中,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感受坪山慢行交通系统的变化。深汕路是坪山城区的主干道,沿线连接益田假日广场等商贸中心区、工业区和政府机构等。早高峰时段,深汕路上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各择其道、密而有序。通过“机非共板”借来的3.9公里骑行路,让交通便捷起来,市民的出行也“慢”了下来。住在六联社区的何小姐在建设路上经营一家小型服装店,从家到店面不足2公里的路途非常尴尬,打车太近,步行又远。“现在有了骑行道安全、方便多了,我终于不再为交通问题焦虑了。”
坪山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公里内步行、5公里内骑行是最便捷、环保、经济的出行方式,慢行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综合整治拥堵、高能耗、高污染等城市交通顽症的良方之一。2018年,该局通过道路黑化、养护工程新增、改建沿河路、兰景路、翠景路等51条人行道约63公里;新建兰景路、沿河路等自行车道19条约4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