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坪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坪山要闻>

坪山高新区开辟深圳东部创新空间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机遇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18-03-15 09:12 坪山新闻网

生物加速器一期。吴业伟 摄

创新广场。 刘锦城 摄

俯瞰坪山高新区。刘锦城 摄

比亚迪。吴业伟 摄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 粤港澳大湾区,是今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是大湾区的核心和关键。在这其中,深圳将担负起重要的作用。

近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专门赴南山高新区和坪山高新区调研。在调研中,王伟中针对高新区建设特别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进一步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市区联动,加强规划建设,加强政策支撑,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新园区,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发挥重要引擎作用。这其中透露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坪山已经成为深圳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拼图,而坪山高新区则是这块拼图中的核心区域,被寄予很高的期待。

当前坪山高新区已被深圳列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15个重要节点之一,《深圳市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7-2030)》(深发改〔2018〕167号)中,对坪山高新区在规划布局中的表述为:“发挥坪山园区作为东部核心园区的功能,联动龙岗园区的东部片区节点,打造辐射深惠及深汕合作区的东部创新带”。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

打造深港合作东部科技创新走廊

打开地图,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到,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东南端、规划51.6平方公里的坪山高新区,地处“3+2”城市圈地理中心位置,是深圳辐射粤东、联系海西的战略要冲,将被定位为“深惠集合城市中心”。

可以看到,依托战略性的区位优势,打造“连接深汕辐射粤东经济圈的产业核心”,坪山高新区要发挥连接深汕、辐射粤东的关键节点作用,努力打造东部科技、产业创新之核,推动科技、产业创新向“3+2”经济圈扩面发展,带动深汕合作区以及粤东地区,在更广领域、更大空间纵深上形成区域合作新模式。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背景下,坪山提出,以坪山高新区为战略支点,打造深港合作东部科技创新走廊。特别是东部过境高速通车后,坪山高新区位于香港和深汕合作区地理中心的独特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能同时实现深港融合与深汕合作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坪山建议积极探索建立“香港第二科学园研发+坪山高新区成果转化及生产制造”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打造深港合作东部创新走廊,开辟深圳东部创新战略空间,为全市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雄安模式

规划建设坪山高新区

众所周知,坪山区作为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有着相对较大的空间优势,这为坪山高新区的规划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坪山高新区建成区面积27.4平方公里,仍有10平方公里连片可开发用地,通过二次开发还可释放7.2平方公里用地,共可整理出17.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连片产业用地面积大,且相对规整,能极大地缓解全市因创新空间不足、成本快速攀升而导致的优质存量项目外流和优质增量项目落地难等问题。

2017年,坪山区参照雄安新区模式来规划建设坪山高新区,以高新南片区土地整备为突破口,通过城市化转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等方式,完成了28.9万平方米土地整备工作。

而今年3月2日,坪山区春节后的第一项战略性“大动作”“大工程”,就是启动了“发展空间保障暨征拆建设大会战”。根据计划,2018年坪山区土地整备入库100万平方米,在今后的几年,坪山区土地征转预计要完成10平方公里的任务,建筑物征迁任务高达476万平方米。这个“大动作”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可谓是“大手笔”。

而作为未来坪山发展的重中之重,坪山区将把整备出来的空间重点投向坪山高新区。坪山区提出了空间规划上要做到“整体考虑、整体安排”,首先就是要有“一盘棋”的战略思维,对土地空间利用做出前瞻性、整体性、科学性规划,确保每一寸土地资源都能得到合理使用。

同时,坪山提出在土地供应方面,要探索打破“一次性出让”的传统模式,探索采取“租赁开发”的创新的产业用地供应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土地初始获取成本,同时又可以防止市场主体“跑马圈地”及产业用地“房地产化”。

现代高科技园区

“总部研发生产一体化”

目前,坪山高新区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出口加工区四块国家级招牌,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坪山区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179亿元,增长1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7%,未来坪山的目标是要围绕这三大主导产业,打造出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从动力电池、电机到整车制造的全要素产业链,实现产值767亿元,增长16.7%;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深圳的主要药企,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有望在未来几年达到千亿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局部科技、产业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目前,坪山高新区聚集了比亚迪、沃特玛、新宙邦、赛诺菲巴斯德、万乐药业、理邦精密、鸿合创新、昂纳科技、中芯国际等一批科技创新实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优质企业。

空间优势直接决定了坪山高新区发展策略更具弹性。坪山区提出了聚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主导产业,打造“总部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现代高科技园区,与南山高新区“总部+研发”模式形成错位发展、实现功能互补。

据了解,坪山区将继续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支持比亚迪公司进军“世界500强”,加快开沃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建设,创建全国新能源汽车知名品牌示范区。重点推进生物医药加速器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海普瑞、全药网等项目建设进度,着力引进一批前沿创新项目,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值大幅增长。推动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全面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和水平。

自去年坪山区出台“实体经济20条”,坪山今年还在不断优化相关政策,构建精准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制定出台分行业、分板块、分类别的专项扶持政策,不断提升产业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积极引进和集聚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产业,大力引进具有产业链吸附整合能力的优质项目,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建平台、聚人才、重创新

2017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增长90.3%;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长63.1%,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二;专利授权总量同比增长58.4%,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一。

一系列数据背后,可以看到坪山在科技创新上的坚持。

去年3月份,坪山区出台了“科技创新20条”,为坪山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年年初,坪山以区委区政府1号文的形式,实施“龙聚坪山”系列人才政策,建立精准引才、柔性引才、人才寻聘等人才引育长效机制。

在政策的保障下,坪山区创新资源和人才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坪山高新区南片区正布局坪山大学园,深圳技术大学(筹)于2017年8月揭牌,并于去年完成了首批招生。同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已基本确定在坪山建设国际技术转化中心,该校药剂与药理学专业位列全球第2位,转化中心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2017年,坪山区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新设2家院士工作站,光韵达3D打印创新中心、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深圳奥谱太赫兹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全国首个第三方商密检测机构挂牌成立……

2017年,坪山区新引进院士团队4个、千人计划人才6人、孔雀人才18人,分别增长400%、300%、260%;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63.1%、58.4%,增速居全市前列。

这是坪山区立足高新区建设创新发展的起步阶段。今年,坪山区力争引进院士团队3个以上、孔雀(团队)人才20人以上、海外团队50个以上;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规划建设坪山人才园、坪山工匠园,谋划建设国际化社区,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坪山还将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平台、新兴研发机构。重点推动北理工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中汽研(深圳)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一致性评价中心、药物筛选中心等公共研发平台,至少新增1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

到2020年,坪山将集聚各类人才超过35万人,园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件以上,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的国际领先水准。到2030年,集聚超过各类人才50万人以上,拥有70万实际管理人口,园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0件以上,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军民融合等四个产业,再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10000亿。

补短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坪山区在高新区建设中,还高度重视解决现实存在的短板问题。

其中比较突出的矛盾是坪山目前还缺乏生产性服务业与之匹配。2017年,坪山区和招商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打造百亿级产业基金,这表明坪山区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服务配套。

目前,坪山区正规划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引入科技金融相关机构10家以上;设立红土基金、新兴产业基金等4只科技产业基金,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探讨合作共设基金,打造百亿级的产业、创投基金。此外,坪山区正积极搭建“政产学研资介”合作平台,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潘咏)

编辑:郑则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