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坪山区首届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17-2020年)》发布,它被称为坪山区“科技创新20条”。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
连续两周来,创新绝对是坪山区的热词。随着坪山区首届创新发展大会的召开,整个坪山都沉浸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发 展 的 若 干 措 施(20 17- 20 20年)》的发布,它被俗称为坪山区“科技创新20条”。
未来,坪山区将从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创新生态、创新氛围、创新配套等5个方面对科技创新工作加大扶持力度,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率先在科技、产业创新领域建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深圳东部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20条”中规定,创新团队等最高可以获得1000万元资助。它将作为坪山科技创新政策的总揽和纲领,确定未来科技创新工作,尤其是科技创新扶持的总方向和总定位。站在高新区建设的高度,从企业和服务机构两大对象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吸引高层次团队创业落地、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建设和引入创新机构等方面,围绕创新链布局关键环节,做出既有所突破,又符合坪山实际的政策安排。
而接下来,坪山还将出台《坪山区科技创新扶持办法》及操作细则等系列配套文件,保障“科技创新20条”尽快落地。
创新团队最高可获千万资助
高科技企业们,已经落户的可以偷着乐,即将落户也将收获大礼包,这全部有赖于“科技创新20条”。
目前,规划的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总面积为51 .6平方公里,前期土地整备工作已经启动,将释放6平方公里土地空间。未来5年,通过“整村统筹”、城市更新、国有土地清退等手段,整合超过1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竞争力和影响力,坪山区正着手将聚龙山片区申报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届时,坪山高新区的北片区将拥有新能源、生物医药、综合保税等三个国家级的示范基地。
深圳坪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打造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业等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预计2020年产值达到2800亿元。
数据显示:在规划的坪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已引进企业18家、公共技术平台14个,拥有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沃特玛(动力电池著名企业)、巴斯巴(电动连接器著名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企业,形成了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备到制造,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生产能力。
2015年,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394亿元,增长76.2%,占新区规上企业总产值的33%。而在生物医药产业上,生物产业基地规划面积约3.3平方公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30%,建有占地12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加速器,集聚了以赛诺菲巴斯德、微芯生物、国药一致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以及以理邦精密、新产业生物工程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企业共70多家,产值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30%,2016年产值达208亿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业上,目前,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占地13.27平方公里,已入驻雷柏科技、中芯国际、佳士科技等优质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146.5亿元。
这些利好产业都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支撑,“科技创新20条”明确显示,要聚焦领军人才、创新机构和重大创新项目,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它规定,引进诺奖获得者、院士、千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等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团队,来坪山设立机构开展研究或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条件帮助领军人才在高等院校兼职学术研究、开展学术和社会活动,对创新团队按照上级给予无偿资助额的50%,予以最高1000万元资助。
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鼓励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平台。按照上级资助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而对落户坪山的深圳“十大行动计划”的重大项目,在用地保障、建设配套、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一对一”专项支持,并按市级资助额50%,给予最高5000万元资助。
高度关注金融业推动创新
西有南山,东有坪山,两翼齐飞。
如今,对标深圳湾超级总部,坪山区创新载体定位于打造东部创新企业总部基地。创新总部基地位于坪山都市发展带核心区,未来地铁14号线将直达该项目。
创新企业总部基地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坪山区新地标、总部和上市企业聚集地、成长企业加速器。基地包含上市企业总部办公和研发区、拟上市企业加速器、创投和上市服务区,通过整合证券、会计、法律等社会资源,为创新企业提供总部办公和上市培育的优质服务。
根据相关产业规划,总部基地重点引进包括生物、新能源、互联网、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六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及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端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或机构。
未来,深圳东·创新企业总部基地,总占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包括城投创新广场等多个项目。此外,还有即将引进的世茂创新双子城项目,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该区域将是深圳东部体量最大、最具现代感的新地标建筑群。
在这个创新企业总部基地里,金融业也将被布局。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此次的“科技创新20条”就有“科技+金融”的政策实施思路,坪山区今后的创新发展中,将高度关注金融业对科技创新项目的推动作用。
“对于金融机构高管和投资经理个人直接奖励,突破传统的创新政策,将极大激发金融人才深度介入科技创新项目的积极性。”坪山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建立科技企业投贷联动机制和风险补偿奖励。鼓励在坪山注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对注册纳税在坪山的股权投资基金及其管理机构,连续三年按其利润额最高8%的比例给予资助。
上述机构的高管人员和投资经理,按其个人收入最高15%的比例给予资助。对为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以及给予企业纯信用授信的银行,按照每年其担保并发放信用贷款额的3%,给予每年最高100万元的信用贷款风险奖励。
此外,还将建立区创业(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创新投资机制,特别是实行灵活的退出机制。对落户坪山并已获得专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区创业(产业)投资基金可按照与风险投资不超过1:1的比例跟投,并按约定方式退出。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20条”特别关注科技创新服务机构,提出对落户坪山的研究开发、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法律事务、上市辅导、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根据其上一年度业务代理量或主营业务收入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
率先实施“国高”入库有奖
“国高”入库即有奖,这是“科技创新20条”中一个非常创新的举措。据了解,坪山区将对纳入深圳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并予以连续三年的研发资助;对落户坪山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区内首次通过国高认定的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
坪山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而针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扶持力度更大。
坪山将大力推动生物、新能源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发展,打造影响力更大、集聚效应更强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在研发投入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租金补贴、行业协会、创新平台方面的政策扶持,对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行业,扶持力度较其他行业最高上浮100%。
而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对落户坪山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在坪山落地的技术转移机构,对其促成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向坪山区企业转化的科技成果,按技术合同中实际发生技术交易额的2%给予技术转移机构每年最高200万元的资助。
对于人才的保障,也是“科技创新20条”中很重要的方面。领军人才核心团队“人手一套房”。对诺奖获得者、院士、千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孔雀计划等国内外领军人才,区政府还将规划建设“科学家公馆区”,定向安排给在坪山工作、定居的上述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的核心团队成员,按照一人一套的标准安排住房或购房补贴。按本人意愿协助解决上述人才以及核心团队成员的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出入境便利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