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坪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坪山要闻>

这28个改革项目关系坪山大发展

“坪山区2017年改革计划”出炉,区委书记吕玉印牵头“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项目”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7-04-21 08:13 坪山新闻网

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民生诉求渠道流程优化改革,深化科技、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城市更新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强区放权改革,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正向激励机制……

这些改革项目,关系到坪山大发展。

连日来,坪山出炉“2017年改革计划”,全年预计在28个项目中进行改革创新,其中不少项目涉及民生,重点改革项目由区主要领导牵头负责。

日前,坪山区首批改革项目推进落实会举行,探索设立“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站、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试点等5个重点项目将被重点推进,以全力营造改革创新良好氛围。

区委书记、区长领任务

据了解,坪山本年度的28个改革项目中,分别列为“区主要领导牵头改革项目”“区重点改革项目”“区一般改革项目”三类层次。所有改革项目,既围绕国家、省、市普遍关注的科技产业创新、体制机制障碍理顺、民生热点问题解决等,又聚焦坪山区委一届一次党代会报告及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安排,同时紧密结合各单位重点工作,努力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其中,“区主要领导牵头改革项目”有两个,均与基层民生密切相关,由区委书记和区长分别牵头。针对基层职责划分不清晰、管理链条长、居民自治活力不足等问题,区委书记吕玉印亲自牵头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项目,持续在社区基层治理上攻坚突破,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量。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权责清单,理顺社区基层组织的职能和关系,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

而区长陶永欣则牵头民生诉求渠道流程优化改革,破解市民与政府的沟通渠道不顺畅、诉求处置不力问题,将从完善机制着手,以信息化手段建设民生诉求受理监督平台,打通渠道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坪山实施“东进战略”打造优良的宜居、宜商环境。

此次的“区重点改革项目”分别由经济体制、城市建设管理与生态文明体制、民生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司法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纪律检查体制等7个改革专项小组负责实施。“区一般改革项目”由相关区领导牵头,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联合执行。

组建基层医疗集团 为民生服务

据了解,针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薄弱,不能满足社区居民便捷化、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问题,今年坪山将加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组建坪山基层医疗集团,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切实提升城区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还将探索社区集体经济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区集体经济监管‘四个平台’建设,打造标准化社区集体经济监管模式。”坪山区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也会探索建立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模式,供给创新创业新空间。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机制改革,振兴实体经济,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管控排查预防体系。完善利益统筹土地整备操作流程,优化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增强空间供给能力。

智能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还有一个重要发力点就是创新“互联网+”工作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打造“一个中心两个系统”,即建成智慧坪山指挥运行中心,开发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民生诉求受理分拨系统,增强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运转效率。

市区共建城市管理治理创新体系改革,着力解决城市管理质量短板。实施建筑废弃物拆除及处理一体化改革,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深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机制体制改革,提升坪山生态旅游质量。促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以大数据促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优化基层治理格局,夯实基层治安基础,实现警务实战智能化、现代化。创新劳动关系治理和服务方式,建设省市共建坪山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优化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探索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等。

改革项目一览表

1

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牵头区领导:区委书记吕玉印

将理顺区、街道、社区职能,实现扁平化管理、便捷化服务。针对职责划分不清晰、管理链条长、居民自治活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持续在社区基层治理上攻坚突破,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量。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权责清单,整合社区基层工作力量,落实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切实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理顺社区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职能和关系,推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2

民生诉求渠道流程优化改革牵头区领导:区长陶永欣

针对市民与政府的沟通渠道不顺畅、市民诉求处理过程不透明且无法追踪、对处理结果缺乏反馈与互动、需多方协调解决的事件难于明确牵头单位、责任部门对事件处置缺乏力度等问题,从统一受理渠道、健全分拨机制、界定办理期限、建立处置协调机制、完善督办问责制度等方面着手,以信息化手段,开发建设统一的民生诉求受理监督平台,打造高效化、标准化的民生诉求渠道,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升市民获得感,为全区实施“东进战略”打造优良的“宜居”、“宜商”环境。

3

深化科技、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针对坪山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创新创业服务不优的发展瓶颈,持续深化科技、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市场主体科技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探索“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高新区管理模式,制定出台管理体制设置方案,明确高新园区管理体制,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扁平化”、“办事规范化”、“服务专业化”。探索在优势产业领域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形成若干产业创新中心。探索设立“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站。这是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项目。

4

推进城市更新体制改革

针对当前城市更新推进过程中,开发企业圈地行为管控不足,项目统筹力度不强、城区产业发展及公共服务配套缺乏前瞻性规划等问题,推进城市更新体制机制改革。以全面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构建兼顾政府、企业、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通过土地二次开发提升城区品质。全面梳理区内符合更新条件的土地资源,建立城区空间地图,对土地资源进行精细分级分类。按照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建立企业负面清单准入机制、开发时序统筹机制和公共设施及产业发展配建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片区统筹的新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均衡发展。这是城市建设管理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项目。

5

探索建立基层医疗集团

针对当前坪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薄弱,不能满足社区居民便捷化、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问题,加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组建坪山基层医疗集团,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切实提升城区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这是民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项目。

6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加大力度补齐文化短板。加快推进坪山文化中心等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不断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客家围屋、山水田园等旅游文化资源,依托重点开发项目,推动文化与商业、旅游相融合,实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这是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项目。

7

深入落实强区放权改革

针对市与区级,政府与部门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同时区内事权不一致、权责不清等问题,深入落实强区放权改革,做好“放管服”工作。优化机构编制配置,通过职能调整和机构撤并进一步加强基层机构及人员配备,增强履职履责能力,在资源配置方面将质量落到实处,实现政府服务效率的提升。既“瘦身”,又“强体”,精准发力,完善事权承接机制,实现人财物相匹配、权责利相统一,切实提升“接”的平稳度。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编制审批事项标准化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规范和限制自由裁量权,提供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优化行政服务能力。强化评估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增强“管”的有效性。这是社会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项目。

8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

针对当前社区党建标准化任务仍未全部达标、社区党委领导核心地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等问题,全面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发挥社区党委对社区质量提升工作的引领作用,实现社区党建整体提升、全面过硬。着力推进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治理结构、服务群众和工作职责“五个标准化”建设,确保所有社区全部达标。启动居民小组党建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居民小组党建经费、阵地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确保居民小组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创新社区人才培养模式,全面选拔培养社区“两委”班子、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居民小组后备人才。这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负责项目。

9

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正向激励机制

针对当前改革创新推进过程中的试错界限不明确、纠错措施不区分、激励政策不突出等问题,持续深化从严治党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立容错纠错和正向激励的体制机制,让党员干部真正做到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准确把握容错免责原则,合理区分容错免责情形,科学设置容错认定程序,分类制定容错纠错配套实施细则。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干部履职担当创新的若干意见》,支持广大党员干部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突破。通过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助力高品质城区建设。这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项目。

采写/摄影:坪山通记者 王成波 通讯员 方海洲 袁玲

编辑:郑则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