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坪山新闻网

为市民打造“全生命周期”公共卫生服务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17-03-04 15:50 坪山新闻网

“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树立“大健康”理念,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推动卫生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也许,深圳市民对很多医院的名医专家或是临床医生都非常熟悉,但可能很少有人关注到另外一群卫生健康工作者——公共卫生医师。所谓“公共卫生服务”,简单说来,就是让人们不生病、少生病,得了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5年,深圳市民人均期望寿命79.7岁、比2009年增加2岁,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6.18/10万、婴儿死亡率2.02‰,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0.5%、高于全国9.48%的平均水平。这些都与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紧密相关。

慢性病“防治管”一体化

对市民慢性病的管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深圳已建立了“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后康复和管理”为特征的医院-社区“防、治、管”一体化服务模式。同时,建立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民慢性病流行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干预。目前,管理高血压患者31.8万例,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79%和65.7%;管理糖尿病患者10.9万例,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分别达到79.5%和64%。全市共组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近200个。6个行政区均获评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记者近日在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下属的深圳湾社康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该中心以全科诊疗为核心推动公共卫生管理,使全科医疗及公共卫生两大服务内容紧密结合,在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市民患者的肯定。

深圳湾社康中心慢病管理主治医师钟正荣介绍,该社康从2014年起专门成立了一支慢病管理团队,慢病管理工作全员参与,尤其是全部全科医生,原则上首诊负责制,要求谁发现,谁负责建档管理、随访、家庭医生签约及双向转诊等,为患者提供连续性、可及性、同质化服务;平时还指定了一名慢病全科医生,负责日常社康中心慢病管理工作督导及组织培训。

目前,该社康管理高血压病人381人,同比增长1045%;糖尿病病人155人,同比增长811.8%;慢病高危人群289人,同比增长189%;预防接种门诊量为1532人次,同比增长49.5%。

全科医师的质量是慢病管理的核心,如何迅速提升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成为社康建设的重要环节。“经过调研,我们选定了美国家庭医生的培养模式来培训我们的全科医师。去年以来,我们已经先后引入了20多位世界顶级全科医学专家来社康培训,通过‘滚雪球’式的三级培训模式,迅速提升所有全科医师的业务水平,更新他们的诊疗理念,促进他们在慢病管理中以及其他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发挥全科医学的优势,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深圳湾社康主管医院蛇口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副主任文艳红介绍。

疾病防控体系健全灵敏

深圳市卫计委向记者介绍,通过多年来的建设,目前,深圳已基本建成了“市、区两级架构、三级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了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街道防保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有市、区两级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在市本级层面设置的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血液中心、职业病防治院;各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疾病登记报告、监测和医疗救治任务;社康中心负责承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全市传染病监测网络也高效灵敏,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决策支持系统”,“流感及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有效防控。市疾病控制中心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二噁英实验室、现代毒理学实验室、重大传染病监控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转基因食品检测实验室,具备了较强的检验检测能力。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建市初期的2170/10万下降至2015年的366/10万。

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能力方面,深圳目前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建立了以市急救中心为平台,以GIS定位系统为信息技术支撑、以各医院为急救网点的一体化“120指挥调动系统”,救护车平均出车时间56秒。建立了市、区两级卫生应急管理部门、应急专业队伍。2003年以来,在处置SARS、甲流、登革热等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实现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建立了重大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近年来,人感染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深圳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接下来,深圳还将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区域性突发传染病疫情紧急救治平台,打造区域性传染病医疗中心;依托市疾控中心,建设区域性传染病病原学监测与公共卫生检验中心实验室;运用深圳领先国际的基因检测技术以及健康大数据,提高传染病防控追踪与响应能力、疾病早期预警信号发现能力、诊断性检测和治疗方法的研发能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

2015年,深圳常住人口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70元,在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11大类43项基本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服务、心理卫生等4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市民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增加了结核病控制、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防控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梅毒母婴传播干预、病毒性肝炎传播干预、妇幼安康工程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去年以来,深圳市充分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和多年监测的大数据资源,率先全国定期向社会公布“流感指数”、“登革热指数”和“感染性腹泻易感指数”,作为常态化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向市民提供,指导市民及时做好自我预防保健工作。

近期,深圳市卫计委还根据市民健康服务新需求,全面整合卫生、计生服务资源和项目,制定了《深圳市免费卫生计生服务项目规程》,为市民免费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28项优质卫生与健康服务项目,让市民更加公平地享受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市民评医改

今年67岁的深圳市民杨阿姨是南山区深圳湾社康中心的患者,一直在社康进行高血压的管理。她告诉记者,她患高血压已经有八九年,最开始是在医院看病开药,然后自己在家吃药,但效果不太好,血压一直不是很稳定。

从2014年开始,杨阿姨被纳入深圳湾社康的慢病管理人群,她的血压从此开始得到有效控制。“效果很明显。社康的医生有个特点,除了看病外,还会经常回访,跟踪管理我的病情。我在社康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都会有医生给我打电话,问问血压情况,指导我用药,而且还会定期通知我去检查。如果病情、症状有些波动和变化,我也会第一时间跟社康医生打电话咨询。所以现在我的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

“身边有个社康就像有了个家庭医生,治疗问诊非常方便。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有慢病的老年人来说,觉得特别心安。”杨阿姨由衷地感慨。

 

编辑:郑则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