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将有“深圳基因”!华为 中兴 腾讯参与试验设施建设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17-02-22 08:02
坪山新闻网
分享:

华为、中兴等深圳科技企业,在抢占4G国际标准话语权之后,又瞄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图为位于南山科技园的中兴通讯外景。 CFP供图

  

华为、中兴、腾讯参与我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建设

未来网络将有“深圳基因”

深圳新闻网讯 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会出现怎样的竞速场景?在网络带宽不断扩容的基础上,人类的互联网生活会发生怎样的质变?在带宽供给遭遇“天花板”的时候,又将如何依托新机制实现高效的流量疏导?

这一连串关于未来网络发展的疑问,有望在深圳找到答案。

记者2月21日从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获悉,深企在主导4G标准建设,并加大开展5G关键技术预研及布局的时刻,华为、中兴、腾讯又参与我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建设。这是深圳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也是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最新亮点。

这则消息来源于国家发改委近期对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建议书做出的批复。这份文号为“发改高技[2016]2533号”的文件显示,深圳市政府与江苏省政府、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申报的《关于报请批准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建议书的函》获得原则同意。

批复中指出,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鉴于试验设施是研究未来网络和信息系统发展的科学技术问题、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提供试验验证支撑的必要平台和手段,因此,原则同意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

这份文件明确了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研究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理论与组网核心机理,为互联网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实验、验证平台;攻克核心设备、系统与业务核心技术,支撑我国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技术研究,在核心芯片与关键设备、网络操作系统、路由控制技术、网络虚拟化技术、安全可信机制、大规模组网试验、创新业务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该项目的工程目标是建设一个开放、易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模通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为研究未来网络创新体系结构提供简单、高效、低成本的试验验证环境,满足5G、VR等新业务、新应用的试验需求,探索适合我国未来网络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发展道路,促进产业创新与发展。提升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机制与手段,使我国在网络空间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总体科学技术方案的设计,遵循需求驱动发展、统一顶层设计、稳定先进兼顾、资源充分共享等基本原则。项目建设覆盖全国40个城市的试验设施,支撑不少于128个异构网络,支持4096个并行试验,支持与现有网络(IPv4/IPv6)的互联互通。

该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一)试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础网络及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与系统。(二)创新实验中心建设,研制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核心设备与系统。(三)运行管控中心建设,建设试验设施的运行管控体系及相关系统。(四)示范应用环境建设,研发并建设典型示范应用实例,使试验实施具备提供第三方试验应用的能力。(五)建筑改造工程及公用配套设施建设,相关土建工程建设及二级节点机房改造工程。

据介绍,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为l6400平方米,共设立了4个管控中心,其中南京总控中心新建8000平方米,北京管控分中心改造4000平方米,合肥管控分中心改造2400平方米,深圳管控分中心新建2000平方米。项目建设期为5年,项目总投资暂定为16.7亿元,其中国家安排投资9亿元,其余由地方配套资金及主管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解决。

这一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也采用多地共建的模式进行,深圳电信研究院(现已更名为“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作为共建单位。项目建成后,将按照“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开展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交流。

据了解,未来网络实验设施是深圳市今年起实施的“十大行动计划”中,具体布局的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市发改委正在抓紧编制《深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积极打造深圳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 3 3 N”新格局。一方面积极推进已获批复的未来网络实验设施的建设,组织相关单位抓紧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接下来将细化各子系统的技术指标,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完善开放共享方案,落实相关建设条件。在条件具备后,将与其他共建单位共同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另一方面,通过央地联合共建模式,引进国家筹备论证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国家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研究设施。

此外,通过地方联合共建模式,引进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基础设施。

统计显示,近年来深圳围绕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超常规建设创新载体,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仅去年就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10家,累计达1493家,初步形成了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引领,产业及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体系。(记者王海荣)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