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生态资源丰富。图为记者近日航拍的坪山中心公园。深圳商报记者 肖兵峰 摄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记者 李 红 潘 咏)马峦山巅,腊梅花开迎春到。
在这个早春渐至的阳光时节,位于深圳之东的坪山,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三天前,深圳市坪山区正式挂牌成立。
如果说坪山新区的成立并历经7年多的建设发展,实现了坪山历史上的第一次跨越,那么如今“升级”为行政区,则预示着坪山迎来第二次跨越的历史性机遇。
站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关口,坪山区应如何抢抓机遇,不辱使命,在华丽变身中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在坪山区成立揭牌仪式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强调,坪山要以行政区成立为契机,抢抓“东进战略”机遇,大力推动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大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着力补齐城市管理治理短板。同时充分发挥产业和土地空间优势,以建设坪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推动坪山产业发展再上新能级,加快打造深圳东北门户和辐射粤东的区域增长极。
新坪山,再出发。今天,坪山区一届一次党代会开幕了。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承载着65万坪山人民的期望,将谋划坪山区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坪山区委筹备组组长吕玉印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坪山将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以落实“东进战略”为总揽,以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为依托,联手周边地区、加快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全面拉开城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坪山二次创业、跨越发展新篇章。
这里将是以创新为生命的区域
西有南山,东有坪山
“西有南山,东有坪山”。
这是坪山对于深圳未来创新发展格局的一种畅想,更是一份期待。
随着深圳“东进战略”深入实施,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坪山人,响亮地提出打造国家级高新区,决心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用“创新”为坪山二次跨越发展开题。
去年9月,坪山首次提出了“打造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展区”的构想。
坪山的构想大胆且富有远见。规划建设51.6平方公里的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着力发展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预计产值可达2800亿元。
坪山的创新底气源自于担当意识与志存高远,更有坪山新区7年多的建设发展形成的科技创新支撑。
坪山区拥有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广东深圳出口加工业区等三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打造了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名片。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
更为重要的是,坪山现有大约25平方公里的可建设用地,是全市可开发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域之一,这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空间资源保障。
谋定而动。以建设国家级高新区为依托,坪山的科技创新频现大动作。
去年9月,中以医疗及生命科学创新投资大会在坪山召开,中以科技创新中心和中以“创投基金”正式落户坪山。
12月2日,首届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峰会在坪山举行,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深圳)基地落户坪山。
12月18日,以“创新驱动引领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第三届年会在坪山举行,中国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同时揭牌。
坪山还加速引进国家商用密码检测中心深圳分中心、广东省医疗器械坪山检验中心、中国药科大学一致性评价中心等创新载体,着力抢占科技创新高端资源。
与此同时,坪山引进了深圳技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形成深圳新的大学聚集区,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谈创新,看南山。
在未来的几年,具有后发优势的坪山充分借力“东进战略”,牢牢抓住建设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机遇,形成与南山相互呼应的东部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作为坪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51.6平方公里的深圳国家高新区坪山园区,北有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南有田心田头产学研一体化配套园区,未来将打造为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综合创新体系完善的东部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未来五年,预计将建设、引进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1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左右。
“西有南山、东有坪山”,定当不只是一个梦想。
这里将是新兴产业集聚的区域
占领高端,引领未来
去年10月13日,深圳坪山,比亚迪总部。
比亚迪历时5年、投资50亿元研发的跨座式单轨——“云轨”,举行全球首发仪式,正式宣告进军万亿级轨道交通领域。
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也是坪山区的一张产业“名片”。
不仅如此,位于坪山的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已引进企业18家、公共技术平台14个,拥有以比亚迪、沃特玛、巴斯巴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知名企业,形成了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备到制造,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到整车制造的完整生产能力。
经过深圳大工业区、功能新区的建设发展,坪山形成了较强的产业基础。
目前,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等产业优势初步形成,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比亚迪、沃特玛等领军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成为支撑坪山产业发展的“脊梁”。
去年8月底,全国第十九次干扰素与细胞因子学术会议在坪山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全国性生物学术会议,选择在这里举办,与近年来坪山生物产业的迅猛发展不无关系。
从2005年成功获批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起,11年来坪山的国家级生物医药基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生物医药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服务等三大领域产业,目前汇集了近8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包括赛诺菲巴斯德、国药一致等行业巨头,万乐药业、信立泰、海普瑞等“后起之秀”。
坪山还与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全力搭建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升级版”。
2015年10月,深圳市坪山“聚龙智谷”正式纳入“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成为坪山产业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
产业集聚,企业扎堆。坪山产业的集聚效应日益凸现,2016年以来,开沃新能源汽车、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生产线、华侨城东部集团、中建水务环保、海王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落户坪山。
深圳“东进战略”,吹响了东部五区大发展的号角。仅坪山一区,“十三五”期间,政府主导的在建、筹建重大投资项目就达131个,总投资规模约6000亿元。坪山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良机,产业发展更是迎来广阔的拓展空间。
占领高端、引领未来。谋划今后几年的产业发展,坪山瞄准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将重点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群,打造集群优势凸显的新兴产业核心区。
坪山区委筹备组组长吕玉印、坪山区政府筹备组组长陶永欣表示,要充分利用国家级新能源、生物产业基地和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三块金字招牌,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做大做强三大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打造国内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打造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坪山挥洒大手笔,勾勒产业新蓝图。到2021年,力争形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
这里将是高品质的东部商务中心
品质提升,西联东进
今年1月5日一早,一列动车由深圳福田站驶出,朝着坪山方向飞奔,从福田开往坪山的高铁快捷线正式开通。
福田站至深圳坪山站,每天开行3对共6趟列车,45分钟内就可从坪山到福田,极大拉近了坪山与福田中心区的距离。
坪山站至福田站实现捷运化,只是一个缩影。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实施,坪山的交通建设全面提速。
深圳地铁四期规划正式出炉,新增的5条地铁线路中2条通达坪山。随着14号线、16号线即将提前进入建设,坪山将不再是“手无寸铁”了。
南坪三期、东部过境高速、坪盐通道即将陆续建成通车,分别形成通过盐田、莲塘、水官到达市中心的三条快速通道。
“十三五”期内建成“六横八纵”的主干路网建设,基本建成“西联东进”的交通门户区。
未来,从坪山出发,10分钟可接入高快速路网,30分钟连接市中心区,60分钟通达深圳市全域及“3+2”都市圈中心城区,形成“10、30、60”分钟交通生活圈。
除了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坪山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完善公共配套,提升城市品质。
全长21.5公里的坪山大道,贯穿坪山被称为坪山的“深南大道”。
去年10月,坪山区委筹备组组长吕玉印、坪山区政府筹备组组长陶永欣一行实地调研,对深汕公路、中山大道、新横坪公路等主干道沿线景观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坪山大道”整治提升项目,涉及20多个部门。在区里主要领导直接指挥下,各部门攻坚克难,加班加点,协同作战,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完成了278个节点的整治提升工作。
“坪山大道”整治提升后发生了美丽蝶变,整条“坪山大道”被装扮得美轮美奂。
今年,坪山区还要投入1.2亿元,对“坪山大道”进行景观再提升工作。并谋划从土地规划、景观设计、门户节点打造进行全方位打造。
“坪山大道”的景观提升,映射出坪山区未来的追求。合力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必须要有高品质的商务区与之匹配。
目前,坪山中心区列入深圳市重点开发区域,并将扩容提质。天虹商场、嘉邻中心等一批大型商业设施建成使用,中小企业总部基地、站前商务区、高新区总部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城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
围绕建设未来的东部中心,坪山区提出了构建“三城一区三带”的空间新格局。重点规划建设“聚龙科技创新城、坪山中心城、碧湖文化健康城和慢生活生态休闲区”四大功能分区,以及“现代都市发展带、坪山河风情带和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带”三大走廊。
未来几年,以坪山中心区为核心,一个城市形态高端、楼宇经济发达、配套功能完善、商业业态丰富、生活时尚精致的深圳东部商务中心,将由规划逐渐变成现实。
这里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区
绿色低碳,民生幸福
马峦山,青山翠绿、连绵起伏,犹如绿色的屏障。
坪山河,流水潺潺、横贯全境,好似舞动的银链。
坪山区坐拥独特的优质生态资源,53%的用地在生态控制线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全域绿化覆盖率达65%,山水相连,田园相伴。
行走坪山,马峦山风光旖旎,聚龙山公园秀美,这里空气清新,蓝天白云,好山好水让人流连忘返。
不仅有青山绿水,坪山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着力提升绿色生态品质,挖掘和传承特色文化的同时,坪山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提高民生幸福指数。
几年来民生投入累计达215.6亿元,年均增长3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例逐年攀升。深圳技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校区等高校相继落户,填补了高等教育空白;新增各级各类学校49所,坪山实验学校、同心外国语学校和深圳市第九高级中学、中山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建成开学,教育惠民水平不断提升。
平乐骨伤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等落户坪山,萨米国际医疗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坪山人民医院、坪山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正在全力推进。
建成坪山体育馆、国际网球中心等一批高水平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绿水青山是坪山最独特的资源和优势。未来几年,坪山将继续在绿色发展上做足文章,努力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推动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山可近、水可亲、园宜赏、城宜居的现代田园都市。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东进战略”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基础配套日臻完善,坪山将成为安居乐业的民生幸福城区,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