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雏形显现 写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一周年之际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16-04-27 07:24
坪山新闻网
分享:

近日,记者登上正在建设中的卓越前海壹号项目,站在28楼眺望,前海片区繁忙的建设场景尽收眼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摄

 

释放创新活力 新城雏形显现

——写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一周年之际

今天,是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一周年的日子。

自贸区的身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光荣的使命。无论是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试验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还是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引擎,国家和民众对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都有着更高的期待。

诸多重任摆在自贸区面前,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如何开启改革发展的新纪元,书写更多精彩华章?站在周年的门槛回看片区的发展历程,我们能清晰地看见,自贸区的每一天都是改革发展进行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不断释放出创新活力,多项先行先试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大幕已启,方兴未艾。在起跑之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交出了一份不俗的试验答卷。

国际化现代新城雏形显现

现今,架一台无人机俯视整个前海片区,到处可见的是条条大道,排排楼宇、层层环翠,点点人影,沙盘图纸上的建筑符号已拔地而起。

一年的时间,前海不负众望地踏上了发展快车道。在辖区城建和配套建设上高点布局、高位起步、高速推进,让这片偏远之地蝶变成为如今的热闹之地。

一组来自前海新城建设指挥部的数据令人惊叹,2015年,片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8亿元,这相当于前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

特别是自贸片区去年4月27日挂牌以来,以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环境、景观工程、地下空间、重点产业平台和综合体项目等多层面的“十大战役”为抓手,前海蛇口打响了一场自贸新城建设提质提速大会战。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优质项目。短短一年时间,国内首个“港资建设、港企运营、港人收益”的购物中心——前海港货中心一期、国内最大办公化模块建筑——创新商务中心,以及前海卓越金融中心、太子湾邮轮中心主体结构相继封顶并部分投入使用;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累计已建成通车12条(段),总长度达13.3公里。

此外,在辖区城建和配套建设上的“硬骨头”方面,水环境治理已拿出具体方案,土地整备、平南铁路改造、航空限高等瓶颈问题有了重大进展,前海蛇口自贸区供电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率先响应国家新电改“引入社会资本”的革新理念……每项工程项目建设之神速,质量之高,无不体现出前海人锐意进取、激情创业的精神,妆点了城区的崭新形象。更重要的是大幅改善了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一个“国际范儿”的区域城市框架正在逐渐展现。

机制创新催生蓬勃发展活力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5年4月27日正式挂牌以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共形成102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的达23项,有31项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首批60条创新经验》,另有18项拟在深圳全市复制推广,具有片区特色的制度创新框架体系初步成形。

据了解,截至2016年4月21日,整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91064万家,注册资本金额40464.94亿元。其中,在去年自贸区挂牌后的注册企业数达到53665家,新增注册资本24522.38亿元,实现税收232.38亿元人民币。各项指标均名列广东自贸区的三个片区之首。

一年的数据与实践证明,自贸区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企业纷至沓来,得益于制度创新而不是免税返税。降低门槛,优化服务,营造公平良序的营商环境,探索建立和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这正是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过人之处。

“前海,我们来晚了!”香港BizCONLINE企业负责人李德豪很是感慨。在内地辗转过多地的他告诉记者,来到前海后,感受到了在别处不曾感受过的“优势”,这里注册速度快,两周就能拿到营业执照,政府服务的整体效率高,办事方便,大力扶持并帮助推介创新项目,还不用“搞关系”。

精简审批、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接轨国际规则,可谓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这一年着墨最多之处,包括外商投资实现“一口受理,多证联办”、自贸试验区港区一体化运作、进口食品快速放行模式等,均给国内外企业带来“看得见”的便利和实惠。

在体制机制运行方面,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由地方政府与央企共同推进建设的自贸片区,率先构建了“政府职能+前海法定机构+蛇口企业机构+咨委会社会机构”的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出一条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化、市场化运营自贸区的新路子,形成“小政府、大社会”,成为区域经济开发的新典范。

现代服务产业链聚集效应显现

前海蛇口片区不仅加速搭建起城市基础设施“骨架”,而且培育起以金融业、科技、现代物流、专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灵魂”,这些特色产业在此聚集,成为片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不可替代的增长极。

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表示,前海本身就是国家级金融业对外开放示范试验区和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试验区,尤其在叠加自贸区优势后,在创新金融业态、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扩大开放、创新金融业态、产业集聚等方面都获得了多项经验。

截至2016年3月底,前海跨境人民币累计提款金额已达355.7亿元。在跨境双向股权投资通道方面,已设立QFLP(外商股权投资试点)管理企业95家、发起外资QFLP基金20家,累计注册资本达到266.52亿元。41家企业获得了QDIE(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试点资格,累计备案额度9.6亿美元。

前海也是国家率先启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之一。根据试点政策,对在前海注册的非金融企业借用外债实行比例自律管理,截至2015年底,前海共办理19笔试点业务,签约金额达到5.64亿美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年来,进一步放宽金融市场准入也吸引着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前海。目前共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前海投资企业,主要投向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在国内,全国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全国首家CEPA框架下外资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均已在前海正式开业;平安集团前海征信中心、腾讯征信,以及深圳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易安财产保险等标杆性创新金融机构纷纷落户前海。此外,包括前海万科REITS封闭式混合型基金、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前海首单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首单离岸业务等金融创新亦层出不穷,多次引发外界的强烈关注。

除了金融行业外,现代服务业各类高端要素平台也齐聚前海。目前深圳已批准的22家产业要素交易平台,其中19家落户前海,呈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业务范围涵盖农产品、文化产权、金融资产、电子商品、珠宝钻石、酒类、航空航运、租赁资产等多个领域。

自贸热土点燃创新创业热潮

在推动自贸片区快速发展的同时,紧扣深港合作与创新创业主题,前海成为年轻人尤其是香港青年实现梦想的热土。截至目前,前海已有52个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团队进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接收近300名香港大学生来前海实习,共接待约8000名香港大中学生和青年到前海参观考察。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香港青年陈升带领团队入驻前海,成立了前海学学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以及进口零食电商平台。得益于前海地缘、政策等各项优势,团队首轮融资就获得了5000万元人民币。

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自贸区的发展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喜人的实惠。

从开工到落成,前海港货中心仅用了4个月时间,旋即成为了深受市民喜爱的购物“圣地”。自去年12月7日至今年2月底,港货中心总客流量已达437万人次,总销售额为9000多万元,日均销售额为110万元以上,单日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曾突破千元。

依托前海保税港区的各项创新举措,前海迅速发展成为进口消费品集散中心。据深圳检验检疫部门监管统计,2015年前海共备案跨境电商商品36603品种次,进口跨境电商商品1244批次,货值10.77亿人民币,发出订单邮包1013.47万单,同比分别增长138倍、38倍、66倍和201.3倍,涉及备案企业247家。聚美优品、小红书、华润万家等各大电商巨头已纷纷亮相深圳前海。

一周年,是一段历程,一个节点。春华秋实间,浓缩了前海蛇口片区实现“一年一个样”的风雨兼程。一周年,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必将矢志不渝引领改革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深圳特区报记者 曹崧)

编辑:郑则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