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坪山新闻网!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我的位置: 坪山新闻网>频道中心>坪山日志>

坪山着力打造深圳“东北门户”

未来5年内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
来源:坪山新区新闻周报 发布日期:2016-03-03 08:14 坪山新闻网

加强与周边沟通协作。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记者 潘咏 通讯员 吴玉雷 梁子聪)“东进发展”,这是深圳“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使命。

打开地图,坪山新区就像一道大门,稳稳地卡在深圳向东,向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辐射的交通节点上。伴随着深圳东进大势的日益明晰和东部地区发展位势的整体提高,坪山新区作为深港向粤东北、赣南、闽西地区辐射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既迎来融入湾区、广聚资源、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又需面对提升能级、辐射周边、担当更大使命的重大挑战。

深圳东进,坪山新区该如何定位、如何作为?

当前,坪山新区明确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要抓住深圳实施东进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打造现代田园都市,建设深圳“东北门户、智造新城”。坪山新区就是要为深圳辐射带动“3+2”经济圈和促进粤东地区协调发展提供战略节点支撑,真正支撑起“东北门户”的作用。

为此,坪山新区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力实施综合交通、现代新城、新兴产业、生态环境等四大战略,并在这四大战略下确定了“九大任务”,全面强化深圳东进桥头堡角色。

“四大战略”推动新区“补短板”“求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要想撑起深圳东进战略“东北门户”的地位,坪山新区还存在着种种的不足,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区域增长极效应有待释放,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需要加快发展;城市化水平亟待提升,公共配套服务需要完善健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需要抓紧建设;城市管理、人才结构还不适应新常态下定位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需要,改革创新的系统性、协调性有待增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仍然较为繁重。

一个数据非常令人振奋,坪山新区有望在未来5年内累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如此大手笔的投入,应该说对坪山新区实现巨变,全面支撑起“东北门户”的地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坪山新区提出了综合交通战略、现代新城战略、新兴产业战略、生态环境战略等“四大战略”,就是找准了坪山新区的发展短板,一方面“补短板”,一方面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发展”。

综合交通战略。开展交通路网建设大会战,百折不挠克瓶颈,建设西联东进的门户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建设大容量交通系统和两横四纵高快速路体系,将坪山站打造成为集高铁、城际轨道、地铁、常规交通于一体的区域门户级轨道枢纽站,全面打通莞深东通道、惠深通道和深惠沿海通道三大交通走廊,构建“10、30、60”交通圈,支持深圳在深莞惠和河源、汕尾乃至粤东、赣南、闽西等更广阔范围发挥集聚辐射功能。建设开放畅达的主次干路网体系,力争实现路网平均密度超过深标低限。打造优先便捷、智能低碳的公共交通体系,强化边界地区公交衔接服务。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枢纽和中转集散中心,为产业、资源、人才往来流动提供便利支撑。

现代新城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建设,打造别具魅力的深圳东北门户城市功能形象。优化坪山中心区和坑梓中心区规划,通过“整村统筹”等模式加快城市更新,强化坪山站等重点地段设计与地标建筑、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具有现代化视觉形象和特色人文底蕴的中央商务区、特色商圈、文化街区与开放广场,强化城市功能向东辐射。以新深标的中高水平为底线提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完善商业设施、产业用房、住宅配套规划布局,建立中心商圈、社区、邻里三级服务体系,强化社会建设优势,吸引人才前来休闲、投资、置业和交流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密切城市管理跨区合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土地、资金、人才、要素等资源保障,打造一流城区软实力。

新兴产业战略。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与智造新城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大项目引进,培育与提升成长型企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准千亿级、500亿级产业集群。强化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产业基地。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互联网+”产业升级示范基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智造”模式转型。发展多业态、多层级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消费、转型、创新三者互动。推动旧工业区升级、社区改造与城市更新,打造一批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产业园区。推动深圳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量。依托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分工,强化向粤东地区辐射能力,助推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走廊,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

生态环境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匹配深圳东北门户形象的一流宜居城区环境,建设具有都市田园风光的现代化城区。加快坪山河流域等水系治理,实施“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四位一体治水新模式,发挥马峦山等生态资源优势,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快生态修复,建设海绵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加强环保,建设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全面防治大气、噪声、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提升环境应急和风险管控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九大任务”构成“东北门户”施工图

在这四大战略的框架下,坪山新区进一步梳理出来了“九大任务”。如果说,“四大战略”是坪山新区打造“东北门户”的行动方案,那么这九大任务就是具体的施工图。这些任务要都能完成,那坪山新区的成色就变得很不一样啦!

在综合交通战略下,新区确立了“全面建成西联东进的门户交通枢纽体系”。比如说,在“十三五”期间,坪山新区将中虎龙城际轨道引入厦深铁路坪山站。推进厦深铁路捷运化坪山至福田段的开通工作。完成轨道交通14号线及16号线前期研究工作,力争14号线于“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16号线纳入全市轨道交通四期规划;全面建成两横四纵高快速路体系,建设完成“两横四纵”高快速路系统,“两横”为深汕高速、南坪快速,“四纵”为东部过境通道、坪盐通道、绿梓大道、外环高速……

在现代新城战略下,要实施“打造深圳东北门户城市功能形象”“推动公共事业与社会建设更加惠民”“强化跨越发展的全方位资源要素保障”“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等四项任务。

比如说,坪山中心区将打造成为全区高端产业示范区、城市综合体集聚区、公共服务辐射中枢和门户风貌核心展示区,将现有坪山中心区、深圳出口加工区、燕子岭片区、南布整村统筹区域规划建设成为“新的坪山中心区”。坑梓中心区则充分挖掘自然人文资源和区域价值,建设成为与客家历史文化风情相融相生的坪山东部地区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形成“一水一核、两轴四区、四纵四横、多心多园”的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客家风情小镇,为坑梓、聚龙山等片区及龙岗、惠州毗邻地区提供城市公共服务。

还有,到2020年,新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4平方米以上;新增医院床位数1800张以上;每千人口床位数5张以上;每千人医生数3.4人以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提高到80%以上;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20000个以上;新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以上。那个时候,坪山新区有自己的三甲医院,有自己的大学城,想想都兴奋……

在新兴产业战略下,实施“建设与智造新城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坪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筑支撑深圳东进的开放型经济高地”等三项任务。坪山新区在“十三五”期间要打造四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智造”模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再升级,成为“中国制造2025”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0亿元(现价)以上,基本实现五年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实现明显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力争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成为准千亿级产业集群,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打造成为500亿级产业集群,每个新兴产业力争培育出1~2家超100亿元企业,3~5家超50亿元企业,每个企业带动5~1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坪山新区还要搭建“互联网+”创客平台,促进万众创新。以互联网应用为重点,打造众创空间,吸引互联网企业及公共平台落户,引导优秀中小微企业、优秀创业项目集聚,推动线上线下业务及相关产业链延伸发展。

在生态环境战略下,主要是“构建具有人文竞争力的生态环境”。 当前,“治水大会战”已经拉开了坪山新区构建生态环境的序幕,在此基础上,坪山新区将因地制宜编制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详细规划或实施方案,构建海绵城市重点项目库,有序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新区还要打造滨水景观带,塑造人水交融的公共空间,建设“滨水慢行”系统。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发展,以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保障性住房示范工程为重点,打造绿色示范工程。到2020年,坪山新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

编辑:郑则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加入我们

备案编号:粤B2-20030128号 Copyright©by ipingshan.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坪山区委、区政府 主办 深圳报业集团 深圳新闻网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