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深圳人口密度全国第一 大型群众性活动频繁 风险咋化解?
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日期:2016-02-19 07:24
坪山新闻网
分享:

对策三

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开展实战演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周建新博士指出,应建立以“事件-应对”为中心的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做好应急准备。目前,大多数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都是基于自身职责编制的,缺乏实操性,相互之间的衔接也较差,一旦发生事故,难以产生满意的应对效果。应急管理应以做好应急准备为主,即以构建的情景事件为引导,梳理情景事件的应对任务,发现和分析现行应急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评估现有能力与目标能力存在的差距,通过完善机制、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投入,做好人员密集场所关键部位人流密度监控和联网统计分析预警、广播干预和人员定向疏散措施。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除了采取相应的硬隔离等措施外,入口、台阶、交叉和转弯等关键地段安装人流密度监控和联网统计分析预警装备,及时掌控人流分布和密度状况,尽早启动应急处置措施。在人员可能聚集停留、对冲的地段,安装视频监控和应急广播设备,及时告知、引导和指挥人流定向疏散和一致行动,避免出现人流紊乱和失控。

对策四

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易发生踩踏事件的情形包括:当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来系鞋带,后面人群未留意,没有止步,发生踩踏;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无组织无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拥挤踩踏;人群情绪因过于激动(兴奋、愤怒等)而出现骚乱,发生踩踏;因好奇心驱使,专门找人多拥挤处去探索究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集中而踩踏。

公众公共场所安全的防范意识也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在上海踩踏事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亮点是现场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群众的应急意识,不仅仅是提高群众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如何自救互救,同时也要教会群众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时判断身边是否可能有风险事件发生,能够进行最好的防范。

专家表示,预防踩踏事件基本的方法是提高安全避险意识,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当置身拥挤的人群在听到警告声之后及时反应,不要慌乱但也不能采取不相信的态度,应积极配合现场指挥,避免自己或他人受伤。(郑思)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编辑:何畅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