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坪山新闻网! 2025年5月5日 星期一
我的位置:坪山新闻网新闻中心坪山要闻

杨绪松率队赴福田“取经”治理坪山河

强调将坪山河流域治理与土地开发、产业转型有机结合
来源:坪山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3-10-30 14:47 坪山新闻网

杨绪松参观福田河学习河流治理先进经验

深圳新闻网坪山讯(记者 张凡)1030日,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率队相关部门参观学习福田河综合治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杨绪松强调,要将坪山河流域的治理与土地开发、产业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河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使新区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提升。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正勤、张涞临陪同调研。

杨绪松一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议,并结合坪山新区的实际,就如何破解河流治理工作难点、尽快扭转被动局面问题,与市水务局等部门负责人展开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杨绪松表示,福田河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很值得坪山新区学习和借鉴,希望参加考察学习的同志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细化措施、抓好落实,将坪山河流域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在随后的汇报上,杨绪松听取了坪山河流域治理的方案汇报、项目进展以及各部门协调相关事宜。据介绍,坪山河流域的治理,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为东纵路至锦龙大道段河道受东纵路桥壅水的影响导致水位抬高影响行洪能力。

对此,坪山新区流域办经过研究制定出新的方案,即拓宽东纵路瓶颈段、堤防达标、驳岸改造,将现有的步行道改为亲水步道,将现状硬质的驳岸改为绿坡。同时要以坪山河干流为生态轴线,串联滨水空间,形成坪山区内的滨水生态廊道,通过在重要河段、景观节点处设置壅水,形成多样的水流形态。

杨绪松对坪山河流域的治理方案表示赞同,新区要以河长制为契机,加大坪山河流域治理力度,同时要加强管理,在完善防洪排涝综合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坪山生态河流建设,使沿河景观得到较大提升。杨绪松还强调,坪山河水环境的治理将要与土地开发、产业转型结合起来形成联动,互相推动新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相关链接

坪山河发源于三洲田梅沙尖,深圳境内流域面积为129.4平方公里,占坪山新区168平方公里的77%。坪山河流域水系发达,河流水库众多。主要支流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三洲田水、碧岭水、汤坑水、大山陂水、赤坳水、墩子河、石溪河,均发源于南侧马峦山脉。

坪山河是深圳市本底最优的河流,生态保护线内用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60%,山涧小溪水质可达到地表水类水质标准,旱季可提供3-5万立方米/日的生态基流。坪山河干支流保留了原生态格局,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河流的自净和生态功能,下游水质优于中游。


相关报道: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启动

科学发展,时不我待;生态文明,如箭在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目前已进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造深圳质量的转型期,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主流。

成立仅三年的坪山新区,承载着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区、深圳新的区域发展极的历史使命,力争在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中争当先锋。同时,作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坪山新区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以部市共建低碳生态示范市为契机,创新建设理念,探索建设经验,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发展,使新区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指引下使用,每一栋建筑都在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建设,每一个项目都在创意的引领下推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努力打造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特点的美丽坪山。

坪山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就是坪山新区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的最佳实践平台。坪山河是坪山新区辖区范围内的一条重要河流,对她进行综合整治,既是新形势下推动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水环境治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更是坪山人实现滨水生活梦想的良机,对于推动特区一体化发展、创造深圳质量成效的样板城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我市低碳生态示范区,坪山新区以坪山河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采取低冲击开发模式,通过对两岸城市、产业、社会和生态规划的高水平调整,积极探索工业化先行地区河流全流域综合治理的创新模式,着力打造水环境治理+产业转型+低冲击开发+投融资四位一体的综合实践区。按照四位一体的综合整治开发思路,坪山新区已经组织编制了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总体规划和未来三年行动计划。

据悉,在坪山河流域30平方公里的综合治理区内,大约要实施项目195个,固定资产投资达334亿元,目前已率先推进了3.85平方公里低碳生态启动区的开发建设。19日,在牛角龙城市更新项目工地举行的坪山河流域低碳生态启动区启动仪式上,坪山新区牛角龙城市更新、深圳市坪山国际网球中心、坪山新区洋母帐城市更新三个项目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已经正式拉开帷幕。

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管委会主任冯现学表示,作为后发展地区,成立三年来,坪山新区始终坚持城市向高质化发展,产业向高端化发展,文化向品牌化发展,生态向优美化发展,始终朝着营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的美丽坪山而不懈努力。


定位高端:四位一体建低碳生态文明榜样

作为后发展地区,坪山新区坚持高起点发展,区也要规划,而坪山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无疑是这种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过程中,坪山新区始终坚持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以河流治理为核心,以土地开发为支撑,以投融资为保障,积极探索工业化先行地区河流全流域综合治理的创新模式,打造河流治理+产业转型+城市再造一体化综合实践区。而以坪山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开发为契机,坪山新区则实现华丽蜕变,实现下述四大发展定位:

首先,这是一个彰显水生态文明的低碳生态示范区。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引,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文化品位为追求,以低冲击开发为手段,注重人水和谐、绿色低碳,构建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四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建设成为以水生态文明为鲜明特征的低碳生态示范城区。

其次,这是一个以城市发展引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的特区一体化先行区。坚持以城市发展引领产业发展、社会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汇聚高端要素,积极探索半城市化条件下城市、产业、社会结构再造的新途径,着力打造一个以滨水休闲、特色商业、商贸会展、研发创意、生态居住为主导的高品质综合功能区,成为山水相依的理想城区、彰显特区一体化发展成果的示范城区。

再者,这是一个以文化和创意引领转型升级的科技智慧城区。坚持以文化创造活力,以创意提升价值,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智慧型产业,率先构建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开展智慧坪山建设,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提升区域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努力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科技智慧产业集聚基地、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国际创意谷,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最后,这是一个人与城市、自然和谐发展的幸福先导区。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的幸福为指向,以环境容量为约束,科学引导发展布局,促进人与城市、自然的和谐统一。构建各类主体共同参与流域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促进社区与新区的和谐发展,构建共建共享共荣发展模式,建设成为和谐发展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城区。


实施步骤:发展单元引领分期有序进行

坪山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可以说是坪山新区规划落地最有代表性的开发项目,也可以说是充分体现坪山新区三年来的发展智慧结晶,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开发工程该如何实现既定开发目标呢?

根据规划,坪山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及开发建设,坚持以综合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单元规划为引领,按照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市场运作、分期有序推进的原则,重点突破,滚动开发,力争用8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完成流域的综合治理。

第一阶段(2013-2015年):以河流治理为核心,大力推进综合治理开发,完成汤坑水、新和水综合整治及坪山河干流、飞西水、行政片区水环境部分整治工程,启动墩子河、三洲田水、石溪河、碧岭水、赤坳水等支流河道整治,实现干流支流水质达标。以启动区和碧岭片区为重点,通过中小企业总部基地、汤坑水综合治理开发、华谊兄弟文化城等重大项目,板块联动、成片见效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基本建立。

第二阶段(2015-2017年):以综合开发为核心,纵深推进河流治理开发,形成完善的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新机制。一批水环境治理、重点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基本建成,坪山河滨河景观轴、中山大道城市功能轴初步形成,流域环境质量和开发价值显著提升等。聚集一批优质文化创意、技术服务、休闲旅游企业,社区深度融入流域产业发展,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产业升级、社区发展、社会转型良性协调的深度城市化推进机制。

第三阶段(2017-2020年):完成坪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主要任务,实现各项发展目标,深圳国际创意谷建设成效显著,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启动马峦山保护性开发,促进山水元素互动,坪山河流域初步建成低碳生态示范区、智慧城区、幸福城区。


启动区:拉开坪山河流域开发序幕

据介绍,坪山河流域综合开发启动区位于坪山新区中部、中心区南侧,南部紧邻大山陂水库,东靠比亚迪总部,通过深汕路、中山大道、锦龙大道、坪西公路等道路与外界进行联系。规划总用地面积3.85平方公里,而通过启动区的治理开发,进而带动全流域30平方公里土地的开发。

在启动区的景观规划方面,坪山新区将通过梳理城市与场地脉络,寻找河流沿线重要的城市价值黄金点,改造水岸、恢复生态,引入城市公共活动,将坪山河岸带转变为高品质、有活力、有魅力的滨水公共景观带和连续的生态廊道,并借此推动坪山河流域启动区的更新和发展。

这次集中动工的三个项目:牛角龙城市更新项目、洋母帐城市更新项目以及坪山体育中心二期坪山国际网球中心项目,都位于启动区,三个项目的集中开工标志着坪山河流域综合开发进入实质阶段。

而根据规划,牛角龙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用地102168.3 平方米,目标是建设高品质新城居住社区,构建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综合片区。

而体育中心二期坪山国际网球中心项目拟建成以培养职业运动员为主,集运动、休闲、赛事、教学为一体的国际体育学院,网球学院集主赛馆,室内、室外、红土场地练习馆、运动中心,学员宿舍等功能为一体。

洋母帐城市更新项目则是坪山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更新项目,把原来的老屋村拆除后规划重建花园式小区,打造具有浓郁商业风情和生活气息的现代化生活小区,而这样的一个城市更新项目的成功开发则具有示范意义,可以以点带面带动坪山新区老屋村的城市更新,进而极大提高新区的城市化面貌。


低冲击开发 生态治水主导模式

坪山新区坚持把低冲击开发作为坪山河流域治理开发的主导模式,把尊重自然、结合自然的核心理念运用到城市开发和管理领域,探索城市开发和管理的新策略,构建从城市水环境治理到整体开发的低冲击模式,建设低冲击开发及应用试点区。

首先,建立低冲击开发的实施机制。把低冲击开发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体系,以水资源高效配置、水生态修复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编制低冲击开发系统规划,建立确保低冲击开发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把坪山河流域打造成集中展现低冲击开发理念和成果的示范区。

其次,推进水生态的低冲击治理。推广以低冲击开发为特色的雨洪利用,建设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强化城市绿地系统的多功能设计,规划建设集雨洪调蓄、补充地下水、生态防护、水质净化以及城市防灾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系统,着力建设小区域调蓄系统,合理推进绿色屋顶和雨水回用项目,促进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实施城市低冲击开发。坚持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强化城市空间分类管控,推行公交导向、多元混合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主动谋划推进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优化生态控制线管理,健全完善生态安全体系。弘扬生态文明,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引导市民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四大目标

勾勒坪山河流域发展前景

坪山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及开发建设,是一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大系统工程,时间长、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将为深圳树立新一轮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以及生态文明新的标杆,更是坪山新区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

那么就让我们展望一下它的发展目标吧,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看一看坪山新区诱人的发展前景。

水环境治理:2020年底旱季污水收集率达到100%

2017年底,全面完成流域范围干流支流的河道整治工程,大部分区域的污水管网改造完善工程建设完成,坪山河干支流两岸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流域范围内旱季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与惠州交接干流断面水质优于类水平。

2020年底,全面完成其余片区管网建设,全流域大部分区域实现雨污分流;与惠州交接干流断面水质重金属指标达到类,其他指标优于类水平;流域旱季污水收集率达到100%,坪山河干流和支流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建成一河两岸绿色低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体系。

产业发展:2015年淘汰或转型企业450

2013年,淘汰或转型企业250家,加快推进深圳国际创意谷建设,引进龙头文化创意产业项目68个,力争华谊兄弟文化城、卡曼国际旅游小镇、中传深圳文化产业基地以及文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幸福导向型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较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快速成长,高、新、软、优型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取得良好成效。

2015年,淘汰或转型企业450家,基本完成落后产能置换升级,坪山河流域低端企业基本淘汰,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高、新、软、优型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产业快速发展并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土地开发:2017年初步建成启动区

2015年,坪山河流域启动区开发建设渐成规模,土地一级开发基本完成,碧岭、沙湖、燕子岭等片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80公顷,先进制造业用地50公顷,商住经营性用地150公顷。

2017年,初步建成坪山河流域启动区,基本完成碧岭、沙湖、燕子岭等片区土地一级开发,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150公顷,先进制造业用地100公顷,商住经营性用地300公顷。

2020年,基本建成山水相依的理想城区,累计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250公顷,先进制造业用地150公顷,经营性商住用地400公顷,保护河流蓝线、生态控制、历史文化用地1000公顷,保障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600公顷以上(包括现状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投融资: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千亿

2017年,市区两级财政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政府融资平台融资100亿元,社会投资5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多亿元。

2020年,市区两级财政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政府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50亿元,社会累计投资7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000亿元。


深圳国际创意谷提升 坪山河流域文化高度

坪山新区党工委书记杨绪松多次强调:文化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坪山新区要迎头赶上必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

坪山河流域在综合开发建设过程中将这一理念贯彻其中,以建设深圳国际创意谷为基础,探索文化+科技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服务多种创新模式,打造面向未来的新一代智慧产业聚集区、幸福导向型产业聚集区和生产生活型服务业聚集区,把坪山河流域建设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其中,建设深圳国际创意谷成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坪山新区正争取将深圳国际创意谷纳入全市发展战略。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着力挖掘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养生文化和创意文化五大特色,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文化创意产业巨头合作,促进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影视传媒、主题旅游等产业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企业总部、知名设计机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入驻,打造国家级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加快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将华谊兄弟文化城、卡曼国际文化旅游小镇、中华深圳文化产业基地、文博产业园等项目列为市政府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加快项目落地投产。充分利用社区旧厂房资源,改造引进多种类型的文化创意及其他相关产业,促进文化创意资源集聚。抓住土地制度综合改革的契机,探索建立面向文化产业项目的灵活的土地综合开发机制。

——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支撑平台。优化政府服务,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为原创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应用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公共技术服务,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市场推广、资源共享和产业化服务,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专业文化会展活动。健全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产品创新,畅通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

——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要素集聚。将深圳国际创意谷作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对于新增和转移优质文化创意项目,优先在创意谷布局;对于引进和培育的优秀文化创意团队,促其在创意谷创业;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向创意谷倾斜,实现项目、人才、政策等关键要素集聚,提升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水平。充分利用深圳文博会、旅游文化节、新媒体影视动漫节、深圳动漫节等品牌活动,大力推介深圳国际创意谷的发展环境和产业优势,打造创意谷国际品牌。

编辑:史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加入我们

备案编号:粤B2-20030128号 Copyright©by ipingshan.sz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坪山区委、区政府 主办 深圳报业集团 深圳新闻网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