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酒娘酿“娘酒” 一酿五十年
来源:深圳晚报
发布日期:2013-09-02 08:32
分享:

邹秀荣将酿好的黄酒灌进桶里,她说经常有港客慕名前来买她酿的酒,她感觉很自豪。

深圳新闻网坪山 家家酿黄酒,人人喝黄酒,这一现象可以说是客家人极为独特的一种民俗文化。除了自饮待客外,黄酒还是节庆假日、喜宴寿诞上助兴的佳品,也是亲友间来往时的礼品。尤其是客家女人生完小孩坐月子时,都会用黄酒煮鸡、蛋等食物来滋补,客家人叫娘酒的说法也因此而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客家人从广东各地迁徙至深圳龙岗、坪山,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深圳的很多客家人已经不再酿黄酒,曾经在客家农村极为普遍的酿酒工艺还在吗?

在坪山新区,提起酿黄酒,酒娘邹秀荣和丈夫叶桂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们家的酒,却在坪山颇具名气。很多原居民都知道,田心社区水祖坑村秀姨家酿的黄酒特别好喝。自然、纯净、香甜,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不少喝过的人这么评价。

先酿白酒再酿黄酒

入夏至今,81岁的叶桂强和70岁的邹秀荣夫妇一直很忙碌,特别是最近几天,夫妻俩几乎从早忙到晚。这几天有点热,但不会太热,这样的温度最适合酿酒。叶桂强告诉记者,前些天一直下雨,气温不高,不适合酒的发酵,这两天的气温在30左右,酿酒正好。

一次煮17斤米,锅只有那么大,放多了不好煮。一大早夫妻俩就起了床,开始酿酒的第一步,秀姨先是从米袋里倒出17斤大米放进水桶中浸透,然后淘净、滤干,再倒进大锅里加水煮,煮饭的炉灶是传统土灶,烧的是屋旁山上捡来的树枝。

大米煮成饭后,先装在竹筐里降温,等饭不热不冷时,再均匀地拌入已经捣碎的两个酒饼。饭彻底凉了后,再将饭装入酒缸。秀姨说,酒饼是一种发酵的酵母,用米糠、中药细辛等制成,如中型汤圆般大小,酒饼是上海产的,因为买的人很少,现在深圳基本没得卖。我用的都是香港的亲戚帮忙买的,质量比较正宗。

冷饭装入酒缸后,先反复搅拌,接着把饭压平,在饭的中间挖一个小洞,然后倒入清水至盖满酒缸,再密封住。秀姨告诉记者,夏天气温高,只要3天时间,洞里的清水就成了香气四溢的酒液,如果是冬天,时间要双倍。米饭涌出酒液后要过缸,即将湿漉漉的米饭从大缸中挖出,装入瓶口较小的酒缸内密封保存。15天后,初道白酒就从米中酿出来了,酒水度数约40度。

客家人有句俗语:蒸酒磨豆腐,唔敢逞师傅。秀姨说,酿酒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要选优质酒饼,二是水质很关键。

酿出的初道白酒想要长久保存,需经蒸这道环节,而蒸的时间在上午为佳。上午9点多,土灶里的柴火烧得正旺,两夫妻将酒缸里发酵的酒液和米饭倒入圆形大锅中,再盖上锅盖。锅盖正中有一个圆形的洞,而盖在洞上的莲花钵刚好遮住洞口,莲花钵里有四个小孔,用来跑出水蒸气。钵左侧有个小孔,一只竹筒正对着小孔,竹筒另一端放在空酒缸上,钵里聚集的蒸馏酒顺着竹筒流入酒缸内,60度的白酒就是这样酿成的。

锅中剩下的酒液是40度左右的白酒,经蒸煮后可长期保存,但酒液的清澈度不如60度的酒。秀姨告诉记者,1斤米能酿出540度的白酒,而60度的白酒,1斤米仅能酿出2两,除了冬季较冷的3个月,平时每天都在酿酒。

黄酒是客家女的最爱

秀姨说,客家黄酒的制作基于初道白酒,制作工序和白酒类似。首先将普通的糯米蒸熟,再按照白酒的制作工序进行装缸发酵,24小时后,缸内涌出的浓香酒液。随后,将初道白酒混入糯米酒中,装进小缸密封发酵。6个月后,亮黄色的客家黄酒就酿成了。同样,若想常存不坏,黄酒还需再煮熟一次。

糯米酿的黄酒会有糟麻(酒渣),酒越陈越甜,渣也越少,如果放上10年就没有糟麻了。秀姨告诉记者,黄酒保存2年后会变黑,但口感会更甜美。

熟悉客家民俗的老人告诉记者,酿制黄酒一般由家里的女主人承担,心灵手巧的客家妇女用普普通通的大米,加上酒饼,用简单的制作工艺,酿制出酒色浓郁、芳香可口的客家黄酒。据了解,长期饮用客家黄酒可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补血养颜,还能对女人的更年期有抑制之功效,是很多客家妇女的最爱

客家人的黄酒除了自饮待客外,也是亲友间来往时的礼品,特别是在婚礼中黄酒是女方回赠男方的重要礼品之一。按照传统礼俗,女方将黄酒和其他礼品装在一起,用扁担挑送,俗称送酒担,而且所送的酒一般是由女方亲自酿制而成。

而客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摆筵席宴宾客,称之为做酒,如子女毕业要做毕业酒,婚娶要做暖轿酒做完婚酒,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酒,满月要做满月酒,周岁要做周岁酒,老人寿辰要做生日酒,工匠拜师学徒要做拜师酒做出师酒。这么多的酒宴,足以显示黄酒在客家人心目中的极高地位。

酒娘酿酒已半个世纪

秀姨是惠州市河輋村人,家里有14个兄弟姐妹,但只有她一人会酿黄酒。

秀姨说,18岁时,她发现同村很多人家酿了黄酒,她尝过后觉得好喝,从此喜欢上喝黄酒。19岁时,秀姨生完女儿,体质很差要调理,但家穷买不起黄酒,她只好用甘蔗渣酿甘蔗酒,而酒很糙对身体不好。后来她觉得糙米或许也能酿酒,于是她将打谷后剩下的糙米收集起来,到邻居家仔细看他们做酒后,回家依葫芦画瓢,没想到黄酒就酿成了。

之后,每到农忙时节,她就做好一缸黄酒,没时间做饭,她就着黄酒吃米饭,一喝就是一个月,喝到农忙结束。她做的黄酒一直都是用来自己喝,直到18岁,附近的村民品尝后都嚷着要买,她才开始酿酒售酒。这一酿,就酿到现在,足足有50年。

酒香不怕位置偏

秀姨家所在的水祖坑村,位于群山之间,沿着村道走十多分钟就能到达惠州,算得上是坪山新区最偏僻的一个村。虽然位置偏,但并没有影响酒的销量。我们的酒不愁卖不出去,一年要卖2000斤左右,秀姨说,上门买酒的,除了亲朋好友,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其中不乏回乡探亲的华侨和港客

黄酒、60度白酒20元一斤,40度白酒12元一斤,不少客人一买就是几十斤。今年年初气温较暖,酒酿的早,卖的也早,短短半年时间,秀姨已经卖出1000多斤酒,其中黄酒占了七成。

酿酒很累,秀姨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两夫妻的社保金加起来每月有两千来元,吃穿并不用愁,她的女儿、兄弟姐妹都让两位老人别做了,秀姨说:都是熟客,我不酿酒了,大家没有酒喝怎么办?

编辑:史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