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的代表作——坪山“大万世居”
来源:深圳人
发布日期:2013-04-07 08:11
分享:

大万世居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规模宏大,占地1.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四角建有炮楼,正面有大六楼,均为高高的围墙相连,围墙上有走马廊相通。围龙屋大门向南,门楼上塑有大万世居”4个大字。大门前为禾坪,再前是月形池塘,禾坪侧仍保留有旗杆石。

大万世居是曾姓客人的祖先曾端义(宝安古代客家先贤,诰授儒林郎,正六品官)于清代 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创建的,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曾氏认春秋孔子儒家传人曾参为祖,后裔于东汉迁江西庐陵,宋政和年间迁福建宁化,宋元间徙居潮州府海阳县。明洪武年间六十二世祖徙居长乐(五华县),康熙年间七十五世祖曾简辉迁居归善(今深圳)坪山绥背开基,七十七世祖曾端义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建成大万世居。

  大万围屋主要分两个阶段建造。第一阶段建造宝斗心,始建时间约在清代乾隆中期。传周公财丁两旺,生有四子,历代繁衍,到其86岁寿终前,五代同堂。于是围屋不断发展扩大,续建宝斗心外围的建筑群及大墙,第二阶段竣工时间约在乾隆末年。大万世居落款为乾隆五十六年立。这是大万 世居的鼎盛时期,传周公时年58岁。

据族谱记载,曾传周敦厚诚实,仗义疏财。如乾隆末年,惠州水患,传周及其长子曾光斗(1753-1837)积极响应捐资赈灾,被朝廷分别诰授儒林郎捐职员和捐监生。曾传周亦于乾隆五十六年以曾端义之名立赞政宏才牌匾启示后人。在端义公仙逝的当年(嘉庆二十四年),曾光斗立急公好义惠济桑梓牌匾以纪念。

大万世居的建成,其所费人力物力财力非同小可。仅大墙(外围墙)一例,就需近5000立方泥沙灰石。所用石头重者达数十斤上百斤,这些石头是从几里外的大山陂铜锣潭运来的。费时之久,耗资之巨,是难以估量的。《汉书?刘向传》云:营起邑居,功费大万百余。唐颜师古注疏:大万,亿也;大,巨也。邑者,城也。我们有充足理由说,这是大万世居大万溯源的依据之一,出此心裁者分明有章可循。

传说,1763年,当传公(端义公的后代)决定在此立祠和建筑世居时,便请来风水先生对这片地方作风水鉴定后,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理由是:东有沙墩陂,水流汩汩;南有青龙白虎山;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土地肥沃,正是开垦良田、勤劳致富的宝地。于是,传公同意了!那时,风水先生向站在旁边的光斗(传公的儿子)问:光斗,你看世居的名称怎样?光斗马上回答:大万世居!传公说:好,一言为定!同时,在世居庭院进大门的右侧挖了一口井,取名龙井。两百多年来,龙井从不枯竭,见证着大万世居的沧桑。

据族谱记载曾氏原籍中原武城,明永乐初年迁至江西 吉安永丰吉阳村,后迁福建 汀州 宁化县石壁村,继迁广东 潮洲 海阳县,再迁兴宁,至十三世简辉公始迁坪山,十五世周公时,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开始兴建大万世居。自此,曾氏家族便在此地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大万世居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身临其中,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体验到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可以说它承载的是一部客家近代史,是展现客家文化的生动的活化石。对了解客家民族及其源流和民族迁徒史有重大价值。曾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具有250多年的历史,由于围屋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大万世居是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

大万世居坐东面西,是一座三堂、二横、二枕杠、内外二围楼、八碉楼、一望楼的大型客家民居,包括屋前的禾坪、月池在内,占地面积226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平面近矩形,后围略带弧形,龙厅凸出。前围为倒座,三座大门,正门建成牌坊式楼门,门额阴刻大万世居,落款乾隆五十六年吉旦。大万世居以三堂的端义公祠为中轴,内围四角二层高的碉楼和望楼形成宝斗心,为第一阶段建成;围绕中轴而建的二横屋、内围后的二枕杠屋和外围屋应为第二阶段建成;它们之间有天街相隔、巷道相连,内部院落和巷道结构十分完整、严谨。房舍结构前围(倒座)和后围为单间通廊式,其余为斗廊式单元房。

外围筑女儿墙,碉楼、龙厅与女儿墙等高,女儿墙内四周相同,称为走马楼。端义公祠的封檐板、梁架木构件雕刻和彩绘各种动物、花鸟图案,木刻刀工细腻、形象生动,为客家民居中难得的木雕精品。尤其是祠中的十余幅堂联,文化内涵颇高,反映了客家人追根溯源、敬祖睦宗、忠恕为本、仁爱处世、重教崇文的文化传统。

坪山大万世居更打算加入网络时代特色,将开心农场搬到这里,为客家民俗旅游开辟更亲切更有参与感的推介路线。在依托大万世居建设的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游客品尝新出炉的客家米果、大盆菜,欣赏客家山歌、民俗以及大万世居特有的舞麒麟。这个景点满足了游客的眼福、口福、和耳福,相当受欢迎。

一入大万世居,就是欢腾的坪山舞麒麟表演和客家山歌表演,还有香甜软糯的客家米果。戴着客家特色凉帽的客家女现场制作的米果,由香甜糯米包裹着花生碎和白糖,用绿色的粽叶蒸好,一出锅就被游客迅速消灭。闻名遐迩的客家大盆菜是当天中午招待游客的午饭,就餐地点就在围屋内,更是独一无二。

 

编辑:史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