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召开产业转型升级大会,进一步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深圳新闻网坪山3月22日讯(记者 曾海城 通讯员 胡锴)3月22日下午,新区召开产业转型升级大会,会上新区印发了产业转型升级“1﹢4﹢3”的配套文件,着力打造“五个平台”,进一步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五大新城”建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冯现学,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胜,党工委委员、综合办公室主任王伟雄出席了会议。
“1﹢4﹢3”文件促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市场竞争加剧,新区处于产业转型期、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新区建设的关键。”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冯现学说,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会上,冯现学表示,坪山新区当前还存在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城分割现象突出,产业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急需解决。面对问题,坪山新区拿出产业转型升级“1﹢4﹢3”的配套文件,针对自身条件,新区量身定做了系列的产业升级转型政策,包括“五个五”加快产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开展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开设专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进落后产能的退出等等,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战略部署,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引导低端企业的逐步淘汰和有序转移,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通过减增结合推进坪山产业转型升级。
刘胜在解读此次新区亮相的新政策时表示,借助新文件,坪山要打造产业转型升级体系,包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加快社区集体经济转型,推进创新发展和招商引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坪山的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也会打造配套工程以服务企业。“新区会在优化园区环境上努力,建设高效政府,我们还打算让新区领导挂点重点企业服务,同时在人才引进上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上也有新政策。”刘胜说。在此当中,社区发展规划师、社区厂房置换、与大亚湾、惠阳区产业等一些试点工作也将会在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中推开。
新区领导率相关人员参观江岭社区喜之康项目。
“五个平台”为转型升级作载体
会上,冯现学表示,在新区当前产业发展阶段,要实现产业的高质量转型,必须坚持统筹理念,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核心环节入手,着力打造转型升级的“五个平台”,切实为产业转型整合资源、筑牢基础、优化载体。
要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瞄准高端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多层次的招商引资平台,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专业化水平。重点要聘请一批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专业型人才充实到招商队伍中来,准确把握项目引进的方向和重点。
其次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平台。坚持规划引领,以“四大产业园区”和“四大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高端企业和创新要素集聚,推进产城融合,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落地-试制-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的促进平台。近期重点是推进“聚龙生物城”的规划建设,加大高端生物医药企业的引进力度。
要形成创新发展平台。结合产业园区建设,构建新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引进专业的检测验证机构、实验室,建设适合主导产业需求的标准厂房,集中引进产品认证、金融机构、科技信息、技术学院等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企业研发创新、小规模试生产、成长期融资、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
再来是打造社区转型发展服务平台。产业转型发展不只是园区产业转型,还包括社区集体经济转型这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新区将开展一系列由政府、社区、企业共同参与的社区发展规划专项活动,构建合作共赢平台,统筹推进土地整备、落后产能退出、为大企业服务配套、社会建设试点、实施社区发展规划师制度等工作,整合政府、社会及社区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社区经济转型发展。
最后,是打造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机制,建立领导干部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加快建设企业综合服务电子平台,构建企业与政府双向无缝沟通渠道,切实把企业的发展纳入到新区的发展大局中来,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冯现学表示,必须坚持统筹理念,着力打造转型升级的“五个平台”,切实为产业转型整合资源、筑牢基础、优化载体。
力争2015销售产值超亿企业150家以上
冯现学表示,坪山新区实施坪山新区产业转型升级“1+4+3”文件,将要遵守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配套,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促进坪山经济的繁荣。
在产业发展中,坪山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的战略。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坪山将创新招商引资机制,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和民营领军企业,力争洽谈项目120个,评审项目60个,推荐20个以上项目参与土地招拍挂,同时推动佳士科技、奔达康等10个重点项目投产,为新区贡献5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
在培育高端增量上,新区的产业升级行动计划上,表示要加快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要重点鼓励和引导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发展,力争到2015年生物产业占全市预期总产值的五分之一,新能源产业占全市预期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因为新区特殊的条件,传统的优势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还给予保留和做大做强,重点提升深圳家具产业和自行车产业集聚基地,积极提升印刷、塑料制品、金属制造等其他传统产业。而新区也表示,将会清理淘汰无证无照、安全隐患严重、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企业,力争年内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90家以上,为优质增量产业发展腾挪空间。
2015年,新区力争实现30%左右的年均发展速度,GDP达到850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5.7%,培育一个规模总量达到1000亿元级园区,培育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150家以上。全区单位GDP能耗比2011年下降20%以上,能耗高、污染重、工艺落后的产能基本淘汰完毕,建成一批节能标杆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手机扫一扫打开当前页面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