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育人,将舞麒麟传承下去——记坪山舞麒麟第四代传人黄耀华
来源:
发布日期:2010-09-19 16:50
分享:

坪山讯 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方法、技艺、巧思,是巧夺天工。它存在于一代代的口口相传、手手相递之中。坪山舞麒麟,一代代人以动作相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篇章。作为第四代传人,黄耀华积极开设培训班教年轻人舞麒麟,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将舞麒麟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3月27日,星期六。在坪山办事处石井社区草埔居民小组“光武堂”,一杆金黄镶黑边的三角大旗迎风飘舞。大旗下,唢呐、锣鼓等乐手一字排开,十几个身着短衣襟功夫服的青壮后生,环臂挺胸虎虎生威,人群正中间端坐着一位清瘦的长者,50岁上下的年纪,虽然一脸的平和,但眉宇间却透出一股不可近人的霸气!

以上这些惯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中的情景,其实是坪山办事处舞麒麟培训的一个片断。这位端坐的长者,就是中国江西竹林寺螳螂派国术总会会长黄耀华。他一边招呼记者,一边给弟子们亲身示范每个动作要领。就读于坪山中学的曾志鹏在一旁看得正入神,黄师傅叫他就刚才的动作“表演”一番,随后,曾志鹏手捧麒麟头,“嘿、嘿、嘿”地舞得极其精彩,每个动作都扎扎实实,不带一点花架子。“其实以前志鹏是很内向的,自从参加‘舞麒麟’培训班后,整个人都变了,而且前段时间还专门画了一幅麒麟油画送给我呢。”谈起这个弟子,黄师傅一脸骄傲。

在坪山,很多重要场合,比如婚庆、重大节日、祭祖等活动中,都要进行舞麒麟表演,而在这方面的权威当首推黄耀华师傅,他也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舞麒麟不是花架子”

“这舞麒麟,不是麒麟舞!”今年元宵节过后,记者第一次到坪山采访黄师傅时,黄师傅很认真地纠正记者的口误。当时,黄师傅坐在他摆满了瓶瓶罐罐的专治跌打伤和蛇伤的中医诊所里。黄师傅是首任坪山人民医院中医门诊医生,离职后在家研习祖传医术及拳术。他的中医诊所也是螳螂派国术总会坪山分会的会馆,又称光武堂。

据介绍,舞麒麟是客家传统民间文化。舞麒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参加重大的节日,如乔迁、婚嫁、庆丰年等,二是习武之人练之以强身。与江西竹林寺螳螂派国术的悠久历史相应,舞麒麟不乏神秘之处,其中就有很多江湖规矩。也正因为如此,黄耀华师傅才纠正记者说“不是麒麟舞而是舞麒麟”。他说,现在有不少文艺团体演出时也表演舞麒麟,但他们舞的麒麟是经过舞蹈家重新编排的“麒麟舞”,是一种舞蹈,其中还借鉴了舞狮子的一些动作,更侧重于艺术上的美感,但对于正宗舞麒麟的武林中人来说,却坏了规矩,甚至有很多犯忌的地方。

对舞麒麟有很深的感情

黄师傅从小喜爱舞麒麟,对舞麒麟有很深的感情,舞麒麟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黄师傅说,他的曾祖父及父亲是武术及舞麒麟的高手,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从小就爱上舞麒麟和武术。

多年来,每次重大节日,社区里的麒麟表演都能看到黄师傅的身影,他对麒麟的痴迷和执着追求,让居民都称赞不已。回忆学艺岁月,黄师傅印象最深的是半年如一日的“扎马”练习,以及一连串的功夫学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师傅绝不教下面的动作。”而最让黄师傅自豪的是,他学有所成后四处受邀演出。他告诉记者,其父黄毓光是坪山舞麒麟的第三代传人,1928年在坪山开设了以教授螳螂拳和舞麒麟的拳馆,来自惠州、东莞、香港等各地近百门徒拜其父亲为师。由于坪山舞麒麟名气很大,还曾被香港嘉禾电影公司邀请前去参加电影《黄飞鸿》的拍摄,着实让他父辈“威水”了一把。

积极办班培养继承人

黄师傅告诉记者,习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可现在的年轻人能这样吃苦的太少了,整个坪山办事处坚持练习螳螂拳的不过二三十人。

黄师傅说,培养舞麒麟的人才并非易事,必须要有吃苦的精神,现在要找继承舞麒麟的人不难,但要舞得专业就比较难。黄师傅感慨,趁现在自己精力旺盛,开办训练班,教年轻人舞麒麟,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练,将舞麒麟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令黄师傅感到欣慰的是,在石井社区草埔居民小组光武堂和坪山社区马东居民小组开设的两个培训班,目前已有50多人参加培训,人员从10多岁到20多岁不等。不过黄师傅还有点担忧,“如今的孩子太娇气,学习任务也重,不可能像我当年那样去训练他们。”黄师傅教导学生舞麒麟,看重的是学生的潜质。手脚不灵活、不协调的学生,再怎么练也很难成才。潜质筛选过后,是扎实基本功的培养。黄师傅希望自创的一套舞麒麟能在坪山乃至客家地区延续下去,带出来的徒弟能青出于蓝而胜

编辑:史韬